教育|“双减”后八成受访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师资水平受关注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 , 新东方、学大教育、学而思等纷纷宣告终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业务 , 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涌入素质教育领域 , 尤其是非学科类培训 , 而且随着学生的作业以及课外学科辅导负担双双减少 ,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报非学科类培训班 , 以致非学科类培训市场迅速升温 。 但不少家长开始察觉到 , 兴趣班火热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一些问题 , 新冒出来的机构良莠不齐 , 课程开始涨价 , 还有机构把学科类培训包装为非学科类培训等等 。
“双减”之下 , 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增报非学科类培训班吗?他们对兴趣班又有哪些担忧和意见?南都民调中心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于11月上旬发起相关问卷调查 , 共回收937份有效问卷 , 其中家长问卷占90.09% , 非家长问卷占9.91% , 并与今年七月份发起的校外教育培训行业治理公众意见调查作比较 , 于近日发布《非学科类培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2021)》 。
报告显示:目前参加校外兴趣班的现象呈现普遍化、低龄化的趋势 , 六成受访家长表示报班基于孩子兴趣 , 但也有三成是受升学影响 。 自“双减”实施后 , 超八成受访家长选择给孩子增报兴趣班 , 报两门课程的居多 。 但不少受访家长认为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和师资水平低等问题突出 。 对此 , 64.71%的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引进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53.52%认为强化监管更重要 , 非学科类培训收费应纳入指导价管理 。
孩子参加校外兴趣班现象趋于普遍化低龄化 , 超半数受访孩子4-6岁开始上
从调查结果来看 , 孩子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班的现象较为普遍 。 “双减”政策出台前 , 95.27%的家长有给孩子报非学科类培训班 , 其中舞蹈、音乐、书法、美术、语言等项目的选择人数较多 , 分别占比35.38%、33.85%、33.25%、28.52%、21.07% , 每个孩子平均参加2个非学科类培训班 。 具体到不同教育阶段 , 目前处在学前及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多是学习音乐、舞蹈类 , 但在升学的需求下 , 选择研学、体育项目的初中、高中学生居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问及孩子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非学科类培训班的 , 50.68%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首次参加非学科类培训班是在4-6岁 , 从7-9岁开始参加非学科类培训班的占30.93% , 也有8.7%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3岁前就开始报班了 。 总体而言 , 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呈现低龄化趋势 。
文章图片
六成受访家长报班基于孩子兴趣 , 但有三成深受升学影响
“双减”政策落地前 , 家长选择非学科类培训班主要是出于哪些考虑?64.38%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的兴趣、特长是最为重要的 。 和女士给9岁的儿子报了一个轮滑班 , 初衷是自家附近的轮滑班经常在室外带着学生练习 , 儿子看到就说想学 , 出于孩子的兴趣 , 和女士就报了 。 而居住在广州的何女士则是有着让孩子培养一两个特长的打算 , 因此在孩子5岁左右的时候 , 就给孩子报了美术和舞蹈培训班 。
有42.01%的受访家长认为非学科类培训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80后家长任女士给自己孩子报过游泳、书法等项目 , 她认为游泳等体育项目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 书法则可以培养孩子的耐性和专注力 。 和女士坦言 , 上轮滑班不仅让孩子多运动、学了一项技能 , 也让他认识了更多朋友 , 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