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多名教师被通报,严重的或清除出教师队伍!高校如何治这个“病”?( 二 )


那么 , 国内高校在面对屡屡出现的学术不端事件时 , 又该如何有效遏制呢?
1.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教育部、科技部曾多次表示 ,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一贯态度就是零容忍 , 绝对不能允许出现无视学术规矩、破坏学术规范、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 。对于这些行为 , 坚决地发现一起、核实一起、查处一起 , 绝不姑息 。同时 , 学术界也应形成零容忍的共识 , 一旦查实 , 就该让涉事者付出沉重代价 。
也有专家提出建立永久性的学术不端联动追责机制 , 实行终身追溯追责 , 一旦发现学术不端就依据相应机制 , 一律取消参与者通过该不端成果所获得的职称、职务等 , 造成严重后果者甚至处以行业禁入 , 让学术不端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
2.开展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教育和培训 。教育部要求 , 高校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 , 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 , 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 , 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
为应对学术不端等问题 , 几年前清华大学重新修订了《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 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 , 在新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的日常培训中系统开展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 。
3.搭建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 。近年来 , 国家层面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 , 改进人才评价制度 , 这对打破过去的学术评价体系有着积极作用 。不过 , 仅有对原有学术评价体系的“破”还不够 , 更重要的是如何“立” , 即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 , 进一步发挥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遏制作用 。
2019年清华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 , 意见强调 , 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 , 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 。
学校还同步制定了落实《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 提出了“七大任务”:一是研究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二是建设基于学术责任及成就的教师评价体系;三是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价标准;四是完善大学生荣誉奖励体系;五是完善学校、院系各委员会工作规则;六是改革校内科技奖励制度;七是完善学术诚信教育和惩戒制度 。
要解决高校学术不端现象 , 各方必须共同努力 , 从源头有效遏制 , 形成零容忍的共识 , 一旦查实 , 严惩不贷 , 只有这样 , 才能有足够的威慑力 。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光明网、红星新闻、中国教育报、北京晚报、清华大学等 , 转载请注明来源 。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丁楠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观看更多视频
01
学术|多名教师被通报,严重的或清除出教师队伍!高校如何治这个“病”?
文章图片
【学术|多名教师被通报,严重的或清除出教师队伍!高校如何治这个“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