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西部从教10年“协议”到期,首批公费师范生是走还是留?( 三 )


十年间 , 翁倩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 , 但一直没有忘记初心 。 “我的爸爸妈妈是早年的师范生 , 教育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 他们又改变了很多人 。 ”对于教师生涯的忙碌和不易 , 她有一定心理准备 , 毕业后第一年 , 她选择到偏远小镇支教 。
“我去的是遵义市余庆县敖溪镇的一所中学 。 校长给我的要求是 , 尽量让孩子们留在学校里 。 ”她说 , 把孩子留在学校 , 让他们晚一点辍学就是老师的重要任务 。 在她接手的班级中 , 许多学生都是留守状态 ,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 乡下的生活条件不难克服 , 但是孩子们的身心状态令她担忧 。 作为老师 , 翁倩觉得自己要教的不只是知识 , 更要告诉他们生活中美好的地方 , 要对人生有信心 。 见习期间 , 翁倩把自己微薄的收入 , 很大一部分都花在学生身上 , 为他们举办集体生日、购买学习用具……
十年间 , 翁倩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成熟 。 “一直以来 , 我都认为教育要培养一个完整自立的人 , 让人成为人 , 而非成为某种人 。 一开始 , 这种想法会让我更多培养学生的素质 , 与应试要求会产生一些矛盾 。 工作几年以后 , 这些曾困扰我的问题 , 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 素质和应试并不是二者取其一 , 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做好规划引导 , 找到平衡 。 ”
翟刚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公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 , “我们这600多位老师中 , 有170多名是来自各大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生 , 其中很多人已经是各个学科的教学骨干了 , 确实给学校注入了活力 。 ”
留住中西部好教师
“我国乡村教师培养 , 是曾经走过弯路的 。 很长一段时间 , 我们依赖市场和资源自由流动 , 教师队伍在东西部、在城乡之间产生了差距 。 ”长期关注乡村教师培养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说 , 最近十几年来的纠偏和努力 ,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数量上短缺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
2021年7月 , 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 明确从今年起 ,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 , 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 。
受访学者认为 , 随着近年来各种政策陆续出台 , 对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了制度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 , 目前中西部地区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增强了 , 有相当一部分有教育意愿和禀赋的优秀青年愿意执教 。
在文学院毕业生珠曲看来 , 他坚持扎根基层教育的信念源自童年 。 “我来自西藏的牧区 , 小时候只见过草原和牛羊 。 我有一个宏大的梦想 , 要改变边远地区教育现状、改变学生命运 。 ”十年间 , 他曾在阿里乡村小学、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任教 。 他认为 , 边远艰苦地区要留下好老师 , 是无法靠政策强求的 , 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责任与信念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认为 , 随着“下得去”问题解决了 , 如何“留得住”“教得好”问题更为凸显 。 2021年一项针对西部地区教师的调研显示 , 教师对工作和薪资待遇满意度整体偏低 , 有过半教师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 , 其中面向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岗教师群体向城市学校流动、转行流失的意愿较高 。
【教育|回西部从教10年“协议”到期,首批公费师范生是走还是留?】“这里面也反映出教师职业发展路径还需要进一步的畅通 。 ”郑新蓉说 , 部分中西部地区 , 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编制设置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 , 导致教师跨科、跨年级教学 , 甚至是教非所学 , 制约了教师在任教学科教育教学上的进一步提升 。 在职业发展路径方面 , 县级教师进修和教研机构人员的数量、质量还不足以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