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双减”精准施策,推动学生素质拓展提升


牌照|“双减”精准施策,推动学生素质拓展提升
文章图片

郭杰(北京汇文中学校长)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明确 , 符合以下特征应判定为学科类培训: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 , 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结果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 , 以学生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
7月24日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规定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 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 , 严禁资本化运作 。 7月30日 ,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 , 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 , 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 , 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
实施“双减”政策的一个重点 , 是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双控”——一是不再审批以停止增量 , 二是存量一律“营(利性机构)转非(营利性机构)” 。 而这一重点中的重点 , 是要科学、准确认定何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 既要避免扩大化 , 也要避免有遗漏 。 为此 , 教育部办公厅先后印发通知 , 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 以及从培训目的、内容、方式、结果评价入手 , 具体鉴别、判定何为学科类培训 。
为学科类校外培训划定明确的范围 , 并给出鉴别、判定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标准方法 , “双减”实策如此精细化操作 , 有利于监管部门、家长等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准确认定、识别 , 也有利于校外培训机构理性认清“双减”政策大势 , 积极主动寻求转型发展 。 最近 , 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等知名校外培训机构先后宣布 , 将在政策规定期限内正式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服务 。 这表明 , 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对实施“双减”政策及其主要目的、预期效果已有清醒的认识 , 并放弃了打“擦边球”或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路的侥幸心理 。
明确新政策环境下具体事项的鉴别、判定标准 , 可使有关各方对政策走向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明确的预期 , 避免有人有意无意产生误读 。 前几天有报道称 , 教育部门计划发放校外辅导牌照 , 受此消息影响 , 在美上市的教育类股价飙升 , 几家教培龙头企业一度涨幅超30% 。 教育部门计划发放校外辅导牌照不假 , 但并非如有人解读所说 , 这是要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松绑” , 帮助校外培训机构在原有模式下渡过难关 。
实际情况是 , 之前我国线上学科培训机构不需要办学许可证(牌照) , 推进“双减”后 , 培训机构必须获得“牌照”才能举办培训(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学科类培训必须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 所以 , 发放“牌照”并非“双减”政策“松绑” , 而是严格按照“双减”政策加强监管的必要之措 。 针对上述有意无意的误读 , 特别是针对资本市场有人可能故意误读混淆视听 , 教育部门及时出面精准解读“牌照”政策 , 避免了上述误读被进一步渲染炒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