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记忆的三个核心方法——精细加工、组块记忆、宫殿记忆( 二 )


如何对单词进行“精细加工”呢?
【|高效记忆的三个核心方法——精细加工、组块记忆、宫殿记忆】比如 , peach , 意思是桃子 , 我产生的联想是桃子像一个屁股的形状(别笑我~) , peach-p-屁股-桃子 。 这个单词一下子就牢牢记住了 , 多年不忘……
比如 , retire , 意思是退休 , 在遇到这个单词前 , 我已经知道re有反复的含义 , tire是疲倦的意思 , 我产生的联想是 , 反复感到疲倦就想退休了 。
比如 , change , 意思是改变、变化 。 我产生的联想是 , chang(嫦)e(娥)偷吃了后羿的仙丹独自飞上天宫 , 是因为她变心了 。
比如 , stuffy , 意思是闷热的;通风不畅的;一本正经的;保守的 。 两组含义似乎没什么关系 , 我强行赋予了逻辑的联想是 , 一个人呆在闷热、通风不畅的地方 , 就会头昏脑涨 , 就没心思去想不正经的事情 , 就变得一本正经了 。 虽然逻辑并不严谨 , 且有些好笑 , 但效果很好 , 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两组没什么关系的含义 。
注意 , 对单词进行有效“精细加工”的关键就在于“主动思考” , 只要是大脑经过“主动思考”得出的结果 , 大脑就开通了一个新的“回路” , 这个主动开通的新“回路”对大脑来说是十分难以忘记的 。
实际上 , “精细加工”的方法可以用于所有需要记忆的场景 , 凡是大脑经过“主动思考”、得出结果、在大脑中开辟了新“回路”的信息 , 对大脑来说都是难忘的 。
方法二:组块记忆我们先举一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例子:
11位的手机号码 , 多数人都是习惯性的分为三段去记忆 。 比如 , 1384982XXXX , 一般分为138-4982-XXXX , 或者1384-982-XXXX等 。 我们给别人报手机号的时候 , 也是根据自己习惯的分组来一组一组报的 , 你想想是不是?
这实际上用的就是组块记忆法 。 把11位的手机号码转化为3个组块 , 每个组块包含3~4个数字 , 就比较容易记忆了 。
我们的大脑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空间 , 叫做工作记忆 。 包括我们的所有学习活动 , 都要先在工作记忆里进行信息处理 。 根据心理学家米勒的研究结果 , 一般人工作记忆的容量在5~9个组块之间 。 但现代很多科学家认为 , 工作记忆只能容纳4个组块 。
小伙伴们不妨测试一下 , 自己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几个组块?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 , 人们的工作记忆容量都是大致相同的 , 可以理解为所有人的记忆组块数量都是相同的 。 那么 , 为什么人们的记忆能力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其中的关键就是每个组块的大小 , 打个比方 , 假如一个组块是一个杯子 , 有些人的杯子是100ml的 , 而有些人的杯子是1000ml的 , 这就造成了记忆能力的差别 。 好消息是 , 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可以通过经常练习来扩大的 。
比如说《赤壁赋》 , 通篇文言文 , 还要求背诵 , 很多高中的小伙伴都觉得很难 。 我们用组块记忆法来看一下 。
通篇分4小段 , 第一段描写赤壁的景色 , 我们总结为“苏子望景”;第二段我们总结为“苏子饮酒放歌有客以洞箫和之”;第三段我们总结为“苏子问客听客愁”;第四段我们总结为“苏子解客愁” 。
记忆这4个组块就容易多了吧?然后再逐个去扩展每个组块 , 根据内容、韵律和排偶 , 把每个组块再分成更小的组块去记忆 , 这样整首赋就成了一个结构分明、有联系的整体 , 记忆就比较容易了 。
大家有没有发现 , 这实际上跟树形记忆法很像?
把每一个知识体系 , 以组块的形式一层层扩展开去 , 最终就形成了这个体系的知识树 。 这个知识体系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组块 , 它是由无数小的组块层层叠叠构建而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