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班|怎样下好新生教育这盘棋
近年来 ,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 , 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正逐步被各大高校采用 。 这一指向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变革 , 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育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一切的变化 , 都要从“头”开始 。 大一年级是高中升入大学的转换关键期 , 新生教育如何因势而变 , 这是所有高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 本期 , 高教周刊从高校实践出发 , 为这一问题求解 。——编者
“水与健康有什么关系”“环境科学涉及哪些交叉学科”“面对碳排放 , 青年一代如何担当”……10月底 , 随着线下教学逐渐恢复 , 南京大学“科学之光”这门课正式开课了 。 让新生们感到诧异的是 , 课程的主讲教师竟然是环境科学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 。
什么样的课程需要院士亲自出马?据了解 , 这门课专门面向新生开设 , 由院士等学术“大咖”领衔 , 高水平师资团队以及各行各业顶尖学者走进课堂 , 直接和大一新生面对面 。 而课程的缘起 , 则源于2020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启动的新生学院建设 , 对学生实行“宽口径”培养 。
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究竟给高校新生教育带来了哪些冲击?高校如何因势调整 , 下好新生教育这盘棋?日前 , 采访人员走进多所高校一探究竟 。
应对变革:依托通识教育打破专业壁垒
“过去 , 学生一入学就进入专业学院 , 接受专业化培养 。 但长期以来 , 不少学生存在对大学及所学专业认知模糊 , 对学习和职业生涯缺乏思考规划的现象 ,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 ”在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党委书记蒋恩铭看来 ,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的转换关键期 。 新生入学教育贯穿新生成长 , 甚至在整个大一学年的起承转接中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
2020年秋季学期 , 南京大学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启动新生学院建设 。 蒋恩铭介绍 , 新生学院采取书院制教育模式 , 设立秉文、行知、有训等六大书院 , 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大一新生通过书院聚集在一起 , 打破学科壁垒进行教学 , 帮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路径 , 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 六大书院还分别邀请周宪、赵曙明、邢定钰等知名学者担任院长 , 希望以大学者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引新生 , 实现薪火传承 。
南京大学探索建设新生学院的做法并非孤例 。 近年来 ,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 , 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作为探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 正逐步被各大高校采用 。 一些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 , 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 , 按某一个大类招生 。 学生入校后 , 经过一到两年基础培养 , 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实施专业分流 。
2019年起 , 踏入同济大学的所有新生 , 头上都不再扣着“专业帽子” , 每个新生只属于某一专业大类——这在同济大学的办学历史上可谓开先河之举 。 学校成立了十大特色试验班 , 包括5个工科试验班 , 涵盖“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土木与环境类”“智能交通与车辆类”“智能化制造类”“信息类”5个类别 , 以及医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各1个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同济大学的新生入校后进入新生院所设立的九大学堂进行学习 , 由新生院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培养 , 实施学堂式管理 。 第一学年 , 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引导为主 , 夯实一流本科教育基础 。 到大二 , 学生再进入各专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 。 通过新生院平台 , 突破专业培养的思维定式 , 着力打造宽口径、重交叉、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推荐阅读
- 教育|强校带弱校,怎样做更好?
- 大学|郑强教授再引热议!大学教师应该看重怎样的福利?
- 时间|寒假期间,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 机构|留学背景提升机构:集思未来的项目有人参加过吗?感觉怎样?靠谱吗?
- 设计|南京:“双减”后首个寒假来了 孩子们怎样度过?
- 寒假|“双减”后首个寒假来了,孩子们怎样度过?
- 相关|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学习指导—— 怎样做研究生
- 低年级|孩子寒假该怎样安排,会让学习更有后劲?可不是布置作业这么简单
- “双减”后首个寒假来了,孩子们怎样度过?|新华全媒+| 培训机构
- 王垠|第一位从清华退学的博士,后被微软全球封杀,如今的他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