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武志红: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停留在竞争式的快乐层面( 二 )


04
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
都停留在竞争式的快乐层面
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的《改变 , 从心开始》一书中 , 马丁纳讲到 , 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 。
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 ,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 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 , 即一定得我比你强 , 这样才快乐 , 否则就痛苦 。 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 , 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 , 很值得开心 , 但你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 , 你的快乐一下子消散了 , 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
多名高中生说 , 他应该能考上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 , 但一想到他的同学中有人能考上清华北大 , 他就快乐不起来 。 持有这种观念 , 意味着这些高中生也被我们社会的教育给异化了 。
第二种快乐 , 是“条件式的快乐” 。 马丁纳说 , 这里面去除掉了竞争的成分 , 这是很客观的快乐 , 你要一个条件 , 只要这个条件得以满足 , 你就会很快乐 。 譬如你的愿望是挣到多少钱以获得经济上的自由 , 当这个愿望实现后 , 你很快乐 , 而不会沉浸在比尔-盖茨比我有钱多了的痛苦中 , 这就是条件式的快乐 。
第三个层面无条件的快乐 , 马丁纳称为“至乐” , 处于这一层面的人 , 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 , 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 。 这是很美的状态:毫无条件地生活 , 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 , 并欢迎改变、死亡和受苦 。 处在至乐中 , 无论不舒服或愉悦 , 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著于结果 , 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 , 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之心 , 而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

竞争|武志红: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停留在竞争式的快乐层面
文章图片

05
家长若真爱自己的孩子
就让他享受生命
第三个层面的快乐 , 并不容易活出 。 尽管有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 , 但整体上 , 几乎没有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 , 从小就彻底沉浸在无条件的至乐中 。 想获得这种快乐 , 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 。
不过 , 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 , 快乐有这三个层次 , 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 , 而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逻辑 , 就是在追求竞争式的快乐 , 不仅教育系统的官员和老师如此 , 家长们也如此 , 而这些大人们也试图让孩子相信 , 这就是一切 。
其实 , 我们反过来可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 , 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 。
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而快乐 , 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 , 如果没有受到干扰 , 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 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至乐 。 但长大了 , 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些简单的快乐 , 我们最后只剩下了一种快乐——竞争的快乐 。 尤其是 , 在人群中我要成为最被赞许的 , 否则我就不快乐 。
条件式的快乐和至乐能点燃我们的生命 , 让我们觉得不虚此生 , 但假若只剩下竞争式的快乐时 , 那么你会时时感觉身处地狱中 。
更要命的是 ,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 , 是大人们在享受竞争式的快乐 , 而孩子是他们实现自己这一最低层次快乐的工具 , 他们美好的生命 , 就消耗在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中 。
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保护孩子 , 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伤害 , 那么他们最终会发现 , 他们收获的并非是平庸 , 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巨大解放 , 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