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州民校更名后公校师资陆续撤出,民校还香吗?

近日 , 广州20多所民办学校改名 。 采访人员获悉 , 华附、省实等公办名校 , 已经开始陆续将派驻民办学校的校长、师资撤回 。 政策明确 , “公参民”学校 , 要么转公办 , 若继续为民校 , 须切割与公立学校在名字、教师、财务、招生、行政、办学等方面的关系 。
未来民校办学质量还好吗?将如何变局?公校、民校如何选择?
至少23所民办学校已更名
据羊城晚报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目前至少有23所民办学校经教育局同意后进行更名 。 其中白云区12所、海珠区4所、花都区2所、黄埔区4所、番禺区1所 。
这些学校原名大致可以分为含知名大学、含知名中学名两类 。 包括中大系、华师系、广外系 , 华附系、广附系、广雅系、六中系等 。
例如 ,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改为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小学 , 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改为广州市为明学校 ,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改为广州市外语实验学校 , 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改名为广州市白云区华新学校 。
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改为广州市白云区广州云雅实验学校 , 广州白云广附实验学校改为广州市白云区金广实验学校 ,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改为广州市海珠区珠江中学 , 广州市白云区六中珠江学校改为广州市白云区珠江实验学校 , 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改为广州市海珠区南实初级中学 , 广大附中花都实验学校改为广州市花都区花广学校 , 黄埔区玉岩天健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天健学校等 。
公办名校撤回派驻民校师资
改名 , 只是开始 。 采访人员获悉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等多所公办名校 , 已经开始陆续将此前派驻民办学校的校长、师资等撤回 。
“此前派驻天河、白云等区民办学校的校长、老师已经回到本校 。 国家政策是两年过渡期 , 但学校计划一年左右就将派驻所有民校的校长和老师撤回 。 ”一位从民校撤回到公办名校的校长告诉采访人员 。 “按市教育局要求 , 所有的公参民学校明年年底前要完成脱钩 。 ”一位公校校长说 。
今年7月 , 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提出“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若不符合要求 , 可视情况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
通知规定 , 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 。 已经派出的 , 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引导退出 。
通知规定 , 公办学校单独举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 应办为公办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 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 , 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 , 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 , 并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 , 公办学校逐步退出;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 , 也可转为公办学校 。 政策规定的过渡期为2年 。
也就是说 , “公参民”学校 , 要么转为公办学校 , 若继续为民校 , 须切割与公立学校在名字、教师、财务、招生、行政、办学等方面的关系 。
因此 , 对于家长、公众来说 , 能看到的也许只是更名 , 但深一层的人事、财务、办学切割 , 难以真正体会 。
热点聚焦
公校资源撤出对民校有何影响?
公校资源撤出对民校会带来什么影响?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陈峰认为 , 很多挂公办学校的民校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 , 跟着“师傅”学习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 “满师”的不会有什么影响 。 但部分民校面临的问题是 , 公校派驻的校长和师资要撤出 , 但自己还没培养好替补队员和接班人 , 还没形成自主管理力量 , 相对而言就会受到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