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孩子殴打父母 是规矩太少还是痛苦不被看见?( 三 )


这无疑会将一个“困境”少年逼向真正的绝境 。
关注愤怒情绪的源泉,还是压制愤怒的行为?
李立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他同样也面临和青春期孩子相处困难的窘境 。“我的工作对象是青春期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但是,他们可能想不到的是,心理咨询师的孩子也很难搞 。”李立的女儿13岁,早已不复幼儿时的乖顺,他们之间经常爆发冲突 。
“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别人的家庭是容易的,但是回到自己的家庭中,却常常有盲点 。比如,我和许多父母一样,也容易把焦点放在孩子的愤怒行为上,想除之而后快,却忘了孩子是一个人,有想法、有感情、有意图,也忘了孩子的愤怒是发生在我们的关系中——我刚才做了什么,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回应,导致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愤怒,转过来攻击我?”
“有一次,女儿要我给她买一款手机,我答应月底买 。月底了,老师找我谈话,说孩子学习习惯方面需要调整,我认为买手机的计划应该推迟,于是孩子气得在外面就大哭起来,认为我出尔反尔,不尊重她,表现得特别激动 。我当时还蛮火的,想着你这么大了,怎么不能理解,还要为一点小事骂父母、生父母的气,是不是需要冷静一下,想想怎么更好地表达愤怒、调节情绪?”李立反思当时的表现和回应,认为孩子的愤怒其实也受到自己的影响,“可能我的推迟和拒绝,激发了她觉得自己很弱小的感觉,买东西都要靠父母给钱,我又刚愎自用,想买就买,说不买就不买,仿佛握着生杀大权 。这种无助感是否导致她对我很生气?如果我当时时间宽裕一点,心安稳一点,不只盯着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面子,而是停下来,想一想她为什么这么痛苦,她是怎么思考我推迟买手机这件事情的,那么我的做法可能就不一样,我会表达更多的理解和接纳,虽然手机暂时不会买,但是我相信她的愤怒情绪在我们的接纳和安抚下,强度不会一下子那么高,她也不会感觉到我是针对她,是伤害她的人 。”
事实上,儿童发展研究者在思考孩子的愤怒行为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系统和关系的视角,把孩子的表现看作是他在一种关系中的反应 。比如,孩子殴打父母,是发生在怎样一个沟通环境中的?剧烈的攻击行为在一段亲子关系中是如何被固定下来的?父母做了哪些行为可能维持了“不当行为”?这些不当行为可以为孩子在哪些方面带来获益?这些视角已经大大扩展了人们对不当行为本身的凝视,转向更深刻更广大的背景 。
总的来说,处理孩子的愤怒情绪,尤其是对父母出现的愤怒行为,无论在哪种社会文化中,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既需要保持冷静、拥有笃定,还需要一颗温柔包容的心 。不过,美国心理学教授劳伦斯·斯坦伯格的话或许可以让我们稍微放下愤怒,不把孩子视为可怕的对象:“父母经常是孩子们情绪失控时的攻击目标,因为他们相信不管自己有多糟糕都会得到父母的爱 。”
(责任编辑:杨卉_NQ497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