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超八成大学生存在“社恐”困扰,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力?( 四 )


总结一下 , 在家庭当中 , 我们当然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 这句话没有错 , 但是同时是要有限制的 , 爱和限制是天平 , 天平的两端 , 合适有度 , 就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力;往哪边偏了 , 都会拖孩子后腿的 。
#4
如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城市中 , 最常接触的是家人和电子设备 , 和其他孩子的交往机会没有以前多 , 首先是物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 以前的孩子可能住在院子里、平房里 , 很少有高楼大厦 , 孩子也更自由 , 相互之间很熟悉 , 孩子联系交往的机会也更多 。 现在的孩子则缺少这样的机会 。
除此之外 , 孩子很早接触电子设备 , 如果适度 , 是可以的 , 如果孩子大部分的生活有互动 , 和外界的伙伴有联系 , 或者他在玩游戏时会跟家人讨论 , 跟小伙伴有共同话题 , 这样也不是坏事 , 毕竟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交往形式 。
但是 , 如果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电子设备交流 , 那么孩子慢慢地就有可能对真实的社交场景很陌生 。 我们在心理咨询时会遇到一些孩子 , 其实是很健谈的 , 但是他一开口就要跟你讨论玩游戏 。 如果你请他跟你一起玩真实的游戏 , 他会把电脑游戏搬出来和你聊 , 现实中 , 他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跟人产生互动 , 在学校里就会比较独孤 。
所以很多孩子在疫情后 , 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 很多研究表明 , 孩子如果比较愿意上学 , 他一定是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适应性很好的 , 这是有很大关联的 。
那么这种社交隔离问题会不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 甚至引发抑郁症呢?
疫情后的厌学、社交隔离问题会是心理问题的风险因素 , 但不是因果关系 。
如果这些孩子在疫情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 和别人相处困难 , 导致厌学、拒学 , 则需要加以关注了 。 其实 , 大部分正常发展的孩子 , 都是需要社交的 。 厌学、拒学的孩子有很强的孤独感 , 有时想跟别人交往却无从下手 , 就容易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 这会是抑郁症的风险因素 , 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
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呢?
首先 , 在心理咨询时 , 我们会花比较大的精力评估原因 。 不适应的原因有很多 。
一 , 孩子是否是单纯缺乏社交技能?比如 , 见到人会笑呵呵打招呼;不总挑人家刺;能专心倾听 , 还能加入别人的讲话;交往时懂得公平、轮流;遇到问题后知道协商 , 有时候需要妥协 , 有时候则需要坚持;喜欢赞美别人;愿意分享;懂得发出邀请;懂得拒绝、表达自己 。 这是行为层面的技能 。
二 , 孩子是否在某一时刻遇到了一些特别大的事情 , 让他的情绪受到波动 。 比如大人也会因为突发的吵架而在单位工作时受到影响 。
三 , 是否是家庭中一贯的家庭关系、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比如 , 孩子对什么事都没兴趣 。
四 , 还有一些孩子难以融入集体 , 是和发育有关的 。 比如发育迟缓、自闭症、多动症等 , 甚至有些孩子智商是高水平的 , 但是因为生理问题 , 导致难以融入 。
针对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 , 家长有哪些可以做的呢?
前面谈到社恐 , 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 但是确实有很多成年人在社交中也会有焦虑、退缩的情况 。
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社交困难时 , 第一 , 要考虑孩子的气质特点 , 有的孩子就是比较谨慎 。 看看孩子的家庭环境和遗传性 , 要考虑到父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 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 自己首先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
如果孩子到一个地方感到紧张 , 那么家长平时带他去玩的时候 , 可以主动先跟其他家长聊天 , 让孩子看到这个过程 , 孩子会知道 , 这个环境是安全的 。 除此之外 , 父母和朋友聚会、谈心聊天 , 也会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 。 如果家长和朋友起了争执 , 是怎么处理的?这些做法都是示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