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兹|《伊索寓言》被投诉,孩子是否该在“无菌”环境中成长?( 二 )


这个基础标准 第一是合法性的问题 , 首要的就是不能违法 。第二是道德层面的判断 , 不能违背道德底线 。第三个层面就是家长是不是真正客观地认知到了孩子的特点 , 并且能够遵循孩子的特点 。

海因兹|《伊索寓言》被投诉,孩子是否该在“无菌”环境中成长?
文章图片

综上 , 阅读能力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 , 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能力 。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 , 阅读素材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 需要基于孩子 成长规律、家庭三观、社会现实综合考量 。 “也期待各方力量 , 能够联合起来推进阅读分级制度 。 ”徐沛沛说 。
从二元对立到灰度判断
孩子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
同样是伊索寓言 , 如果是一个中学生来阅读 , 他的道德认知水平已经有所发展 ,在道德认知的环节有了一定的灰度判断 , 不再是单纯的二元对立 。 也就是说 , 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 那么这个时候他是可以做两难的选择的 。
这时 ,阅读一些寓意深刻、有多重思考方式的故事 , 符合孩子道德认知发展需求 , 帮助孩子更全面更立体地认知世界 , 以及世界和自己的关系 。
在道德认知上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 海因兹偷药 。 是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著名两难故事:
海因兹的妻子病危 , 而他却无钱支付高额的药费 。 在药商既不肯降价 , 又不答应延期付款的情况下 , 海因兹有两个选择 , 一是遵守法律 , 但救不回妻子 , 二是救妻子 , 但违反法律 。 为救妻子的性命 , 海因兹破门而入偷了药 。
在这个故事中 , 其两难选择在于: 应该遵守法律还是维护个人生命的权利 。
同样的事例还有 电车难题: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 , 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 幸运的是 , 你可以拉一个拉杆 , 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 然而问题在于 , 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 考虑以上状况 , 你是否会拉动拉杆?
“比如说 , 我要去跟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去讲这个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 他一定会做出选择 , 要么偷 , 要么死 。 对他来说 ,他的道德认知水平发展在这个阶段里就是二元对立的 , 非黑即白 , 是非分明 。 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 。 这个理由是怎样的并不重要 , 因为那个时间阶段上 , 他的认知水平就在这个程度上 。 ”徐沛沛举例到 。

海因兹|《伊索寓言》被投诉,孩子是否该在“无菌”环境中成长?
文章图片

类似如此的道德认知判断在生活中时有发生 。 科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这些事件抽象成了故事选择 , 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层面 。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 , 他们的认知水平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 , 很难做出“两难选择” , 这时 , 太复杂的故事不利于他们成长 。
道德认知是会随着年龄和阅历不断发展的 , 家长在为孩子承担“阅读分级”的职能时 , 要注意匹配孩子的认知水平 ,在现有水平上 , 向前轻轻推进一小步 , 这是对孩子发展最好的助力 。
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和轻推”
故事中有正义也有邪恶 , 孩子们并不是不能接触负面的元素 , 更关键的是 , 接触后 , 他们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思考?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 道德认知水平发展的水平是不同的 ,在不同的阶段 , 家长需要给到孩子合适的推力 , 这在心理学上是“接纳和轻推” 。 比如家长在陪伴他们阅读时 , 如果能引导他们思考地深入一点 , “反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