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很多家长对此还不知所以 , 一再恐吓辱骂 , 越骂孩子越恐惧 , 越恐惧学习越笨拙 , 越笨拙越被打骂的恶性循环由此展开 。
三、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父母们面临的问题是 , 怎样管和教育孩子 , 才能既向上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 保护他们的灵性 , 又不会导致像华生所做的实验那种效果呢?在这方面 , 华生有办法吗?
有的 。华生主张采用正向强化行为疗法:
(1) 正向强化疗法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 把老鼠分为三组 , 每组一个T型管 。
A组老鼠向左拐就将遭遇电击 , 而右拐则会吃到奶酪B组老鼠向左拐什么也不会发生 , 而如果右拐就会吃到奶酪C组老鼠向左拐将被电击 , 右拐则啥事儿也不会发生
![阿尔伯特加缪 阿尔伯特](http://img.zhejianglong.com/230317/1P30WL9-4.jpg)
文章插图
实验目的之一就是看三组老鼠哪一组先学会右拐 。
而这个实验的设计结果 , 就是通过观察老鼠的行为选择 , 来证明哪种 *** 最有效 。
实验结果发现第二组的老鼠率先学会右拐 , 而A和C组的老鼠呈现出的状态是不爱参与这个游戏 。
实验后研究人员解剖这些老鼠发现 , B组老鼠身体健康 , 而A和C组的老鼠出现了严重的压力性胃溃疡 。
所以 , 根据这个实验 , 我们可以有一个初步判断和联想:惩罚孩子也许并不能有效塑造他人的行为 , 但是如果孩子做了对事就及时予以肯定 , 将有效塑造孩子的行为模式 。
这就是行为心理学的“正向强化”效应:
正向强化因素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 , 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
![阿尔伯特加缪 阿尔伯特](http://img.zhejianglong.com/230317/1P30R148-5.jpg)
文章插图
(2) 罗森塔尔效应
此外 , 在儿童教育方面 , 父母或老师还可以采取“罗森塔尔效应”帮助孩子塑造良好行为 。
罗森塔尔效应 ,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 , 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 ,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
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 , 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 , 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
实验由罗森塔尔亲自实施 。
他来到一个学校随机选了一个班 , 又随机从班级名册上圈了几个学生 , 并将这些学生名单交给学校校长和老师 , 并告诉他们 , 被圈出来的这些孩子天赋异禀 , 是极其聪明的人 , 希望校方对他们好好培养 。
几个月以后 , 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 , 询问之前被圈选的孩子们的情况 。校方告诉他 , 这些被圈选的孩子在这几个月内学习和各方面表现优良 , 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阿尔伯特加缪 阿尔伯特](http://img.zhejianglong.com/230317/1P30W196-6.jpg)
文章插图
这其实是“期望”这一定势心理在起作用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越被看好 , 发展越好 。”当人们对一个人或者事物充满期待时 , 这个人和事也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去发展 。
因为罗森塔尔是著名心理学家 , 颇具威望 , 因此人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 也由此对他所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 , 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 。
而被特殊对待的孩子感受到了这些期望 , 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 , 从而提高了信心和对自己的要求及标准 , 这最终导致他们逐渐开始变得优秀 。
(3)斯金纳的“选择性忽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 如果孩子的学习行为让父母感到不快和焦虑 , 父母的反对或惩罚不但不会制止这种行为 , 反而会强化他们这样的行为 。
![阿尔伯特加缪 阿尔伯特](http://img.zhejianglong.com/230317/1P30W9C-7.jpg)
文章插图
同样从事行为主义研究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 ,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 , 建议不用另外的不良行为来替代(也就是父母的大吼大叫或者其他惩罚) , 而应该消除 , 即 “选择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 。
推荐阅读
- 每天鼓励孩子的话 激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越来越勇敢
- 女人每天泡薄荷水喝的功效 女人每天泡薄荷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 有哪些瘦身技巧 瘦身减肥技巧有哪些
- 机甲之越时 *** 机甲之越时
- 头西脚东睡觉好不好 每天头西脚东睡觉好吗
- 橘子吃多了会不会长胖 每天吃几个橘子比较好
- 成都经常下雨吗,成都为什么每天晚上下雨?
- 美国可爱狗狗被主人放生每天走到篱笆旁摇尾巴乞求关注
- 一个人每天可以分泌多少口水? 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总量
- 你现在在哪里我每天都在想你英文 你现在在哪里我每天都在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