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场深刻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11月10日 , 服务“相约北京”冬奥测试一天活动结束后 ,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2019级学生苏禹嘉回到驻地 , 打开笔记本电脑 , 登录学校智慧教学课程平台 , 通过直播回放学习当天的专业课程 。 整个过程 , 画面清晰流畅 , 和在课堂上课区别不大 , 而且对没理解的部分 , 还可以借助学校搭建的朋辈辅导平台 , 进行课程录播回看和问题答疑 。
“苏禹嘉的个例背后 , 体现的是学校多年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成果 。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房海蓉介绍 , 截至2020年暑期 , 学校已经完成对全部教室的智慧化升级改造 , 确保满足各种场景下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要求 。
2013年以来 , 北京交通大学秉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改革理念 , 持续多年开展全面探索与实践 , 从教、学、用、管等多方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
名师+金课 引领在线教学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倒逼高等学校在线教学从“新鲜感”转变为“新常态” , 掀起了一场对高校“教”“学”与“管理”均带来巨大影响的“学习革命” 。
在这场考验中 , 北京交通大学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但在春季学期顺利制定一系列教学调整方案 , 实施了学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 , 而且顺利完成了3200余名毕业生的“云端”毕业设计 。 在房海蓉看来 , 这一成果的取得 , 得益于学校几年来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整体布局和精心建设 , 智慧教学建设成效已经得到实践证明 。
2015年 ,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电工电学教学基地主任陈后金教授率先将自己主讲的课程“信号与系统”上线中国大学慕课网 。 到今年春季学期 , 陈后金累计开设该课程13个学期 。 2017年春季学期起 , 他又开设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 截至目前 , 两门课程累计选课人数超过34万人次 , 为提升国内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
在陈后金等教学名师的带动下 , 学校的慕课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 2015年以来 ,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交通运输学科和专业优势 , 重点打造轨道交通特色在线优质课程 。 仅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 , 学校就创建了254门课程 , 其中有67门国家各类精品课程 。
“慕课建设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向外传播 , 反过来 , 它也推动了学校智慧教学的发展 。 ”陈后金介绍 , 2016年秋季学期面向学校在校生开设的“信号与系统”课程 , 结合“信号与系统”慕课开展了混合式教学 。 线上为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 线下为疑难解答、学习延伸 。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0%的学生认可混合式教学方式 , 并肯定其在提高学习自主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 后期 ,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 , 利用“信号与系统”慕课资源面向本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开展辅助教学 , 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
疫情反复 , 加上冬奥会即将到来 , 学生会有更多原因无法参与线下教学 。 为此 , 学校探索实施“两型两制”教学模式改革 , 进行精准教学 。 针对不同学习场景 , 以“两型”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POC)两种在线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共性化及个性化的不同学习需求 , 以“两制”即建制化和定制化形式实施教学 。 在此基础上 , 开展线上测试 ,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 做好对应跟踪 , 反馈给教师以便进一步改善教学模式与方法 , 实现信息化手段赋能教学 ,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 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