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心理疏导让学生在明亮里放歌

近年来 , 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逐渐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 学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面的研究 。 加强以人为本的心理疏导教育范式建构 , 有助于构建起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 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更大价值和作用 。
树立以人为本的心理疏导理念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立德树人 , 人既是教育理念的出发点 , 也是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 心理疏导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 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思想的秉承 , 也是对当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遵循 。
首先 , 要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为基本教育取向 。 学生心理状态是学生现实需求的映射 , 学生心态出现波动 , 其根源在于学生现实需求的满足受到一定阻碍 。 要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 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现实需要 , 而学生的现实需要则涉及学生现实生活的全维度 , 而非单方面的心理问题 。 着眼于学生主观需求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性 , 既要从学生主观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其需求的合理性和层级性 , 也要从客观现实角度来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判断 , 使学生能够自我调和主客矛盾 , 找到心理平衡 , 从理性和情感两方面都能接受 , 过去的心理困扰源自一种认识偏差、心理失落 , 要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 , 在明亮里活着 , 积极面对人生路上的烦恼和挫折 。
其次 , 要辩证认识师生关系 。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 维护学生基本权益、尊重学生人格主体性 , 是心理疏导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 。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主导性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性 , 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主导 , 同时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的研究 ,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 同时也要认识到 , 如果教师能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 学生自然会在教师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中 , 习得为学、为事、为人的风范 , 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最后 , 要强调价值理性在心育中的核心倾向 。 传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累积 , 教育实践成效倾向于工具理性意义 。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人才的综合培养 , 满足学生全面成长的现实需求 , 需要从心理维度培育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以及认识主客关系的能力 , 从而形塑学生人格修养 , 涵养学生道德品格 。 培育价值理性 , 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
重构以人为本的心理疏导内容
新时代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 , 要求心理疏导内容结构不断优化 。
首先 , 将思想政治教育位居于心理疏导顶层 。 思想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阶形态 , 调整心理活动状态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在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中自然而然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 心理疏导内容架构的框定须以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导向为基准 。
其次 , 心育与德育并重 。 心理疏导内容的建构离不开道德观念的导引 , 道德品质的培育也离不开健康心理的支撑 。 将社会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衡量标准纳入心理疏导 , 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心理问题进行揭示和解释 , 将文化内容嵌入心理疏导实践 , 则能够增强心理疏导内容的穿透力和柔韧性 。 学生作为心理疏导教育对象并非是理论层面的问题主体 , 而是一个具有情感能力的人 , 能够通过一系列判断、反思认清过去 , 直面未来 。 心育结合德育内容 , 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自愈能力 , 从根本上激活学生反省自我、修正自我的情感力 , 进而强化心理疏导实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