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校社协同 | 张志勇:“双减”改革倒逼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进行重大调整

12月4日 ,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上做了题为《“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回归》的主旨演讲 , 分析了当下家庭教育所面对的挑战和应该做出的改变 。
张志勇表示 ,“双减”改革促使我国基础教育围绕质量变革形成了三个倒逼机制:一是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不允许补课 , 学校不能再把提高考试升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补课上;二是控制学生作业量、学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 , 教师不能再把提高学业质量的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上;三是课后教育回归学校 , 家长不能再把校外补课作为升学竞争的重要法宝 。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做出调整 。
2022年1月1日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为《家庭教育促进法》) , 将教育部门负责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 , 家庭教育从“家事”变为“国事” 。为开创家校社共育新局面 , 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要从指导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家庭教育科学普及、培育推广家庭教育指导典型等方面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

生活|家校社协同 | 张志勇:“双减”改革倒逼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进行重大调整
文章图片

面对新的变革和挑战 ,家庭教育需要尽快回归育人本位、走到科学施教、家校合作的轨道上来 。 在年会上 , 张志勇从呼唤科学的家庭教育、推进美好的家庭建设、过好温馨的家庭生活、追求和谐的家庭学校协同等方面阐述家庭教育的规律与内涵 。
以下为演讲全文 , 内容略有删改:
“双减”改革 , 其决策层次之高、执行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 在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历史当中 , 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
这场改革 , 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 实际上形成了三个重要的倒逼机制 。
第一个倒逼机制 , 过去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升学率上有一个重大的法宝 , 就是在时间上做文章 , 缩短孩子寒暑假、双休日时间 , 很多学校上6天课 , 晚上也在上课 。 按照这次“双减”改革的要求 , 学校以往这种靠加班加点提高所谓升学率的做法将被切断 。
第二个倒逼机制 ,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很大 。 过去 , 搞题海战术是很多老师提高学科学习质量的法宝 , 但“双减”改革推行作业改革 , 作业要限量、限时、限地完成 , 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
第三个倒逼机制 , 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影响很大 , “双减”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 , 大量的学科补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掉了 。在这些倒逼机制下 , 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 。
爱孩子是父母天性 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
家庭教育如何走上科学的轨道?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 , 但是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 。 《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之一 , 就在于规范和引领广大家长要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 , 要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
一是要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 。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父母及其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 , 我们现在要唤醒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 , 这意味着什么?教育孩子是家长的法定职责 。 但是家庭教育又是一个具有专业要求的教育行为 ,家长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素养 , 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职责?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挑战 , 所以我们要增强家庭教育的专业角色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