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聚焦新政共识重建,营建良好教育生态( 二 )


文章图片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
朱永新在随后的主旨演讲中谈到 ,  “双减”政策是中国教育大变革的重要契机 。“双减”表面上看来是减轻校内课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 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双减”之后 , 教育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在演讲中 , 朱永新从“人工智能时代 , 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这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
朱永新认为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具有社会的信息化、资源的泛在化、职业的流动化、技术的赋能化、学习的终身化、教育的个性化等特点 , 所以在未来的教育中应该强化新生命课程 , 为了生命的长宽高;强化新智识课程 , 培养人思维的洞见力;强化新德育课程 ,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新艺术课程 , 为了心灵的创造性;强化特色课程 , 为了个性的张扬 。
谈及未来学习内容变革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 , 朱永新提出了三点想法:第一 , 从学校走向学习中心;第二 , 从固定的学习走向弹性的学习;第三 , 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 。
当前 , 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 , 我们究竟应该给学生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 是不是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在本次年会主论坛上做了题为《更新我们的教育文化》的主题演讲 。

家庭教育|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聚焦新政共识重建,营建良好教育生态
文章图片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
他认为 , 到今天 , 我们还在宣传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 , 这对社会价值观是很大的误导 。杨东平表示 , 升学主义违背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工厂招不到人的原因 。因为社会需要360行的人才 , 但大学只给学生提供一行 , 就是读书做官 。”
杨东平谈到 , 升学主义否定了人的多样性对幸福生活的需求 , 助长了学历高消费 , 造成社会和人生的浪费 , 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刷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 。他认为 , 今天的教育要从人力资源、从人才重新回归到人 , 回归到树人、育人教育的核心概念 , 这也是国家所提倡的回归初心 。初心就是培养人 , 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本 。
杨东平强调 , 义务教育应当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 , 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和终身幸福服务 。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 , 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 。

家庭教育|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聚焦新政共识重建,营建良好教育生态
文章图片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
在“双减”改革背景之下 , 家庭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就《“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回归》这一主题做了分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