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我为什么从公立转到私立?一位家长的思考( 二 )


比如 , 有一阵子 , 女儿学校的同学们喜欢玩“叠青蛙” 。 叠完了之后 , 大家还要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 可老师觉得 , 玩这样的游戏 , 孩子们会很激动 , 又喊又叫的 , 也可能撞到东西 , 于是明令禁止了 。 孩子们经过几轮不同游戏的尝试 , 最终只能玩起另一种游戏:做出一系列动作来比试 , 但却完全不发出声音 。
虽然孩子们也玩得很高兴 , 但我看了之后却觉得很悲哀 。 本来孩子们是处在最活泼的年纪 , 却连基本的天性都给限制了 。 当然 , 这不一定出于学校的本心 。 因为很多家长提出了一些“合理性”要求 , 从学校的立场来说 , 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
我了解到的 , 除了北京几个非常有名的学校比较强势 , 能够另设机制外 , 其他的学校都在各种考核压力下 , 在没有相应机制保障的时候 , 选择了最安全的管理方式 , 尽管这种方式是不符合孩子天性的 。
虽然我们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 , 可是难以抵挡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 我女儿到了小学三年级末期 , 随着考试的压力临近 , 主课老师占用大量的时间 , 甚至是眼保健操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 , 来让孩子猛攻考试的科目 。
几周下来 , 女儿的视力也降低了 。 本来长期缺少户外活动 , 已经使得孩子视力不好 , 而密集的题海战术 , 更加速了这个过程 。 孩子视力降低这件事情对我来说触动比较大 , 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女儿相对轻松地长大 , 也不想她过度学习 。 但社会的压力依然雕塑着孩子 , 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 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
我们能够抵挡住家人给他的压力 , 可是实际上我们抵挡不住整个社会给孩子的压力 。
有时候 , 想选择一种成长环境 , 并不简单是选择一个学校 , 也不是选择是否去上学习班 , 而是要选择一个社会体系 。 也许这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环境选择 , 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 。
孩子有怎样的童年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像我虽然希望孩子较为轻松 , 可我自己毕竟也是应试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 , 还是会不经意间给孩子造成压力 。
比如在公立学校时 , 孩子语文考了97分 , 我脱口而出的问题是:“小学的考试多简单 , 这还得不了100分?”再比如女儿从小学习舞蹈 , 她的身体比较柔软但力度不够 , 有些时候动作做得不到位 , 我偶尔就会表现得非常不耐烦 。 后来我意识到 , 自己的内心其实藏着一个苛刻挑剔的母亲 。 当我意识到这点后 , 我就开始调整心态 , 去接受自己的孩子 , 也接受自己 。
于是 , 我们有了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的想法 。 现有社会的收入体系和就业机会 , 深刻影响着教育体系 , 影响和包容着父母们的选择 。 我们的宽松教育观念 , 不再是孤立的 , 也不是唯一的 。 教育观念多元 , 互相尊重 , 没有必须如何如何做的压迫感 。
04
择校后的思考
我们最终在五年级的时候 , 选择了一所国际学校 。 在这所国际学校上学 , 发现和过去的公立学校完全不一样 。 学校有各种课外班 , 选择很丰富 , 不再以学到某些知识或拿到某些等级证书为主流 。 户外活动和实践操作课程也都非常受重视 , 课间时间有充分保障 , 无论是阳光普照还是大雪纷飞 , 孩子们都有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 。
教育永远都有新问题 , 有新焦虑 , 无论何时何地 。 但所有的问题与焦虑其实都是社会和父母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 。
在公立学校 , 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学习压力 , 那么其实这是社会财富分配和就业现状的缩影 。 如果孩子有较少的户外体育时间 , 那么其实是社会医疗机制(比如孩子在学校受伤谁承担医疗责任)、独生子女以及价值观的综合结果 。 在家里 , 如果孩子体会到的是要求和苛责 , 那么其实这是父母成长过程和心理模式的体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