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王殿军:为何有些教师一辈子没有明显进步?( 二 )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 肩负“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 。 教师应当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当教师?我要当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怎样对待学生、对待同事?我能给学生什么?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源动力 。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时候 , 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 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不能囿于过去自己的老师教自己以及自己学习的经验 , 不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而应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 , 与当下的教育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对标 , 与时俱进 , 在继承基础上有所摒弃和超越 。
只有不断地通过反思提高思想认识 , 才能做一个既会“教书”又懂“育人”的“四有”好老师 。
第二 , 对照教育名师找不足 。
年轻教师要经常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 , 与同事讨论交流 , 以增加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信心 , 同时给自己找到榜样和目标 。
听优秀教师的课 , 或者观看名师的教学录像 , 再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际 , 看看有什么不同 , 名师的优点在哪里 , 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 , 自己需要如何改进 , 然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实践、再提高 , 这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
在清华附中 , 除了“同伴互助” , 还有“师徒结对”等形式 , 以制度安排的方式促使年轻教师反思 , 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反思 。
教师还要多看教育教学专业书籍 , 将书本中的理论、方法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 以理论指导实践 。 通过读书、学习促进反思 , 少走弯路 。
第三 , 对照教学目标找问题 。
教师应掌握围绕教学展开反思的基本方法 , 首先要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设计(也即通常说的“备课”)是否科学合理 , 如新知识的学习如何导入、课堂如何互动、组织组织学生开展哪些探究活动、下课前如何小结提升 , 等等 , 课上完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回头看 , 这样设计是否合理 , 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其次 , 要对教学过程现场生成情况进行反思 , 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 不一定符合教师的预设 , 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处理 , 自己的应对策略是否正确 , 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这些都是需要课后进行反思的 。
还有一个做法我认为值得提倡 , 有些教师自己把平时讲的课录下来 , 然后再回看 , 如同照镜子一样 , 对于课堂上不顺畅、不满意、出问题的地方 , 多问几个为什么 , 看看自己在教学语言、组织活动、点评学生等方面有什么问题 , 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
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学情 , 选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 无论是教学语言 , 还是教学活动 , 都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 。
教师不仅要自己善于反思 , 还应该指导学生开展学后反思 , 而不是简单地说:“你好好反思一下 。 ”
学后反思需要进行设计 , 需要方法指导 , 它不是课堂小结 , 也不是课后作业 。 学后反思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 , 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重要学习过程 。

成长|王殿军:为何有些教师一辈子没有明显进步?
文章图片

03
反思型教师的“三有”
要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 需要做到“三有”:
一是有动机 。
如果一个教师每天都得过且过 , 从没想过如何进步 , 仅满足于“不被学生赶下讲台” , 那就根本没有反思的动机 , 成长和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 。
因此 , 教师要有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 有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的愿望 , 有追求卓越的渴望 , 有不断前进的目标 , 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