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校劳动教育如何高效实施( 二 )


在这其中 , 教师要重点抓好教学情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 运用进阶的教学方式 , 整合各种资源支持深度学习 。 教师既要做好协调 , 帮助和鼓励学生 , 进行答疑解惑 , 观察学生的表现 , 看他们是否完成了共同确定的任务、技能是否掌握、操作是否规范 , 也要适当地放手 , 允许学生犯错 , 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劳动空间 , 获得更多合作、共同决策及互相学习的机会 。
劳动实践的过程 , 本质是一个外在实践与内在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 是学生劳动价值观不断建构、深化的过程 。 外在实践适宜到劳动生产现场 , 在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中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经验 , 使学生将知识经验进行生活化的转化和应用 。 内在实践则是将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 , 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的创造性活动 。 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劳动过程 , 既淬炼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劳动习惯 , 又内化领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正是劳动教育的实践特性所要追求的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平台、载体 。 有学校和教师苦于学校硬件投入不足、缺乏支撑条件 , 面对劳动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 只能开展卫生打扫、农事栽种等劳动活动 。 事实上 , 学校的地理环境、校园环境、家庭和社会环境都能成为劳动教育的资源 。 学校可统整学校文化、校风班风、空间环境 , 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 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志愿服务体验、职业体验 ,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 统整校友、社区、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 , 设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组织研学实践 ,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格局 。
打破形式主义 , 实现劳动教育的常态化
劳动教育的开展贵在持之以恒 。 那些急功近利 , 下农田、进工厂只为摆拍 , 甚至把劳动当成处罚违规违纪学生的手段 , 摒弃了劳动教育宝贵的育人价值 。 事实上 , 劳动教育就是要打破形式主义 , 做到全员、全天候、全面渗透 , 常态化实施 。
首先 , 学校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基础性作用 , 明确“五育并举”的学校教育样态 。 整体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实践路径 , 系统规划 , 合理布局 , 落实学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使命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
其次 , 学校要将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 以学生为中心 , 合力构建起浸润式的“场” 。 一方面 , 积极鼓励家长安排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 , 学校要为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搭建平台 , 对学生的每日劳动过程表现及实际成效进行信息采集、评估并形成评价建议 。 在“简单重复”中不断积累“跬步” , 帮助学生“至千里”“成江海” , 系统认知劳动实践活动 ,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
最后 , 多措并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 要积极引进专职教师 , 并培养具有学科背景的兼职指导师 。 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 聘请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作为特聘教师 。 可在学校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 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还要立足本校实际 , 建设劳动课程教研组 ,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 探讨劳动实践的指导方法 , 反思教学得失 , 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施能力 。
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是职业技能培训 , 劳动的价值也不仅仅是生活劳动或体力劳动 , 而是要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 , 发现劳动的崇高和美 。 劳动的本质是强调人在生活中的主体性 , 当学生以主体、自觉的意识出现在学习和生活之中 ,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极大彰显 , 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也将被重新发现 , 劳动教育也将呈现出充满体验、实践和富有创造力的新样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