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刘大伟:好作业设计:概况、分析及建议( 二 )


综而言之 , 教师对作业的理解表征为一种“知识技能中心”教学观 。 很多教师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 以独立完成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 而巩固知识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 教师过于强调巩固性作业的影响 , 对作业其他方面的功能考虑的不多 。
其次 ,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关教师作业设计现状的问题 , 试图为“双减”背景下教师的作业设计描像 。 我们会发现 , 关于作业内容的来源 , A、B两项合计占比分别达61.1 %和60.7 % , 即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 , 作业“设计”更多是作业“布置” , 缺乏自主设计与创新 , 自主创编作业的比例分别是16 %和13 %;而在问到“双减”政策出台前后您对作业的安排时 , 我们发现教师的变化还是较大的 , 说明我区教师对于“双减”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还是较高的 , 从问卷中其他试题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 一部分教师认为自身作业的形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 也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减负”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 , 即减少作业量 。 在问到“双减”焦虑来源的时候 , 分别有39.2 %和39.1 %的教师选择B , 担心学生的自律性;26.9 %的小学教师选择A, 担心学生学不到位 。 担心作业少导致成绩落后的初中教师明显多于小学教师 。 说明考试的压力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
可以说 ,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不高 , 针对性不强的现状 。 习惯于采用现成的课本练习作业等“拿来主义” , 以布置代替设计 。 能够自主、自觉地设计本学科的日常作业的比例不高 , 教师原创设计作业的意识、动力和能力都不强 。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 , “双减”对区内教师的触动是很大的 , 通过问卷我们看到许多教师的作业设计意识在改变 , 对作业设计的培训需求、能力增长的渴求是明确的 。
在调查中 , 我们还发现教师对于“作业分层”问题近乎一致的追求与困扰 。 从设计层面看 , 教师认为作业分层是非常有必要的 , 但是分别有73 %和66.8 %的教师选择D , 缺乏分层设计的能力;从布置层面看 , 教师认为分层布置是很重要的 , 但是分别有75.9 %和76.8 %的教师选择C , 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 , 作业布置时存在困扰;而从评价层面看 , 教师认为分层作业是有效的 , 但是34.4 %的小学教师选择B , 作业分层布置了 , 批阅和反馈又存在现实困难 。 初中教师对于作业分层批阅也有困扰 , 但是有41.5 %的初中教师认为本身缺乏时间进行二次反馈 。
总的来说 , 教师的作业设计缺乏专业的深度加工与系统设计 , 教师亟需作业设计的专项指导 , 明确基本要求、指导实践路径、形成有效评价机制 。 教师作业设计的重要制约因素反映在“两力”上:能力与精力 。
第四个分析维度是差异分析 。 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 我们在分析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不同性别的教师对于双减政策中作业规定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 男性教师的均值评价略高于女性教师;不同教龄的教师 , 在对作业规定的了解这个问题 , 教龄越短 , 了解程度越高;在对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上 , 教龄为15-30年的比教龄在5年以内的更 高 。 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是否会先做一遍 , 这个问题的回答上 , 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 答是的比例多于其他教龄的教师 。
第三部分:建议
建议1 , 与时俱进更新作业理念 。
教师应塑造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作业理念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教师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 是学生人格特征生成的基本条件 。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发展性的作业体系 ,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 作业设计应当具备挑战可能的进阶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