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茶马 ,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一种地方传统舞蹈 ,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茶马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坚定信仰、阻挡邪恶诱惑而举行的原始宗教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成包括舞蹈、音乐、诗歌、美术、油画、木偶等在内的综合性宗教艺术 。茶马随着宗喀巴创立的黄教传入内蒙古 , 在内蒙古流传了400多年 。
历史渊源茶马舞 , 起源于藏传佛教 , 是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 。
清朝康熙时期(1682年) , 茶马舞随藏传佛教传入中国 。海州寺是乐进蒙古族最早跳茶马的地方 , 后来在瑞应寺得到发展 , 并流传于乐进蒙古族的大小寺庙 。在蒙古国乐进的60多座著名寺庙里 , 都举行过茶马佛法会 。
民国时期 , 袁世凯和蒋介石在蒙古采取扶持佛教的政策 , 保留甚至提升上层喇嘛的特权 , 使蒙古佛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 并新建了许多寺院 。在一些大寺院 , 每逢庙会都会举行包括茶马舞在内的一些佛教活动 。
上世纪50年代 , 由于蒙古大部分是和平解放 , 大部分寺院没有被战争摧毁 , 喇嘛和僧侣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一时期 , 高尼·吉尔贾布是历代跳茶马的“茶马”老师之一 。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 , 郭尔罗斯王附近的阿拉街寺(崇化西宁寺)都会举行茶马舞 , 又称“鬼舞” 。
舞蹈特色 绩效表
查马表演有三种形式 。
一、藏经阁茶马:表演者2至4人 , 在藏经阁诵经时主要通过手势向佛致敬 。
二、米拉卡·马:在赵四前的广场上搭起舞台表演 。有人物米拉、黑白老人、狗、鹿(都是人演的)等 。以说、唱、跳、乐的形式 , 阐述了米拉弃家苦练、周游列国、传播佛法并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
三、广场茶马:在大雄宝殿前广场表演 。人物多 , 程序固定 。
舞蹈作文
由内茶马、外茶马、索齐扎拉火(又称松穗)三部分组成 。
“内茶马”中的“内”指的是在庙堂内进行的乐舞表演 , 一般为1至4人 。
“外茶马”中的“外”是指寺庙外 , 又称“胡日耶茶马”(广场茶马) , 人数众多 , 规模宏大 。
《索日扎拉火》中的“索日”是一个象征魔鬼的脸俑 , “扎拉火”是迎客的意思 。在这一部分中 , 魔鬼被烧死象征着所有邪恶势力的毁灭 。
服装特点
21(1绿10黄10白)达鲁哈合(度母) , 即菩萨面具凉帽 , 又称黄梳帽 。帽子的顶部是薄铁 , 顶针的顶部是“尔其尔”(钻石) 。帽顶两侧像燃烧的火的火焰纹 , 有镜子和铃铛 。有黄色内衣 , 红色衬衫 , 有红黄花纹的黑色缎袍 , 沿裙有“尔其尔”乐器花纹 , 有红色花纹的彩色袖子约2尺宽、3尺长 。
“苏亚尼齐木戈”(用珠子串成的三角形和八边形骨块)挂在衣面上 , 跳跃时发出“哒哒”的声音 。穿着蓝缎子红靴子 。道具为手持“普鲁布”(树枝) , 一端为“尔其尔” , 另一端为叉子 , 长约50厘米;另一只手拿着一套“德瓦”(盛血的头骨碗) 。
拉哈姆 , 即五位幸运的天上母亲 , 一张五色三只眼睛的大嘴 , 一个头 , 加上七位僧童嘎(狮神)和玛特尔(鳄鱼神)的装束 , 有着五彩的绣袍 , 袖上有树叶 , 披肩有佛珠 , 胸前有护心符 。帽子上有“尔其尔”和顶珠 , 七色锦缎 , 黑色靴子 。刀有锤、叉、刀钩、霰刀、剑、霰、斧 。
飞二的面具阿修罗 , 头顶有一个螺旋面 , 一红一黄 。衣服是红黄刺绣的长袍和披肩 , 一件是蓝绿相间的 , 一件是黑黄相间的 , 带着护目镜和红色的靴子 。
六臂五神面具宫布 , 三眼三脸 , 眉头紧锁 , 怒目而视 。五色之冠有“尔其尔” , 前额有五个骷髅头 , 红发 , 五颜六色的丝带 , 耳垂上有一对大金环 。黑色靴子 。有绣蓝绣袍 , 有彩缎披肩 , 有前后珠绣 。道具左手拿着钻石 , 右手拿着斧头 。
额头蒙着黑布 , 也就是四只蝴蝶的面具 , 白色的圆脸 , 巨大的嘴巴 , 微笑着 。额头上有五个骷髅头 , 冠上立着塔形宝珠 , 周围有绒珠摇曳 。有红色纽扣的白色短裤 , 手套和袖子 , 白色靴子和裤子 , 裙子是彩色丝绸 。长指甲的手套在跳跃时会发出噪音 。
推荐阅读
- 蒙族的舞蹈种类有哪些?
- 蒙古族潮尔是什么意思
- 87属兔的一生婚姻家庭是什么样
- 科尔沁舞蹈蒙古舞
- 脾的作用是什么 脾有什么作用
- 蒙古族筷子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吗
- 孕期口味特别重是什么原因 孕妇口味重是什么原因
- 甘肃火车学生票购买条件 甘肃火车学生票购买条件是什么
- 嘴角发黑是怎样引起的 嘴角发黑是什么原因如何调理
- 新生儿脐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影响 新生儿脐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