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一点一点 推动社会改变”(上)( 二 )


既然有流动儿童 , 就会有留守儿童 。 现在 , 大家对“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已经非常熟悉了 。 但实际上 , 2002年前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 。 一次 , 我带着研究生去北京石景山一所小学做调查 , 在校门口偶遇一位女士 , 她说了一句很平常的话 , 却对我启发很大——“你们专门调查农村孩子在城市怎么上学 , 可我的孩子没有带出来 , 留在老家了 。 你们是不是也该调查一下像我孩子这样的情况?”是呀 , 这样的孩子应该很多 , 但是到底有多少呢?
随即 , 我就带着学生做这方面的研究 , 有社会调查 , 还有数据分析 。 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 我们测算出全国大概有1920万名这样的孩子 。 这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数字!相对于流动儿童家庭的主动流动 , 我们就商量是不是可以把这部分儿童称为“留守儿童” , 这个概念通俗易懂 , 很容易被记住 。
2004年12月 , 我们写了一份留守儿童的相关报告 , 同时交给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全国妇联 。 2005年5月 , 全国妇联启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援助项目 , 专门邀请我到会作留守儿童情况的介绍 。 正是在这次会上 , 留守儿童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 。
总结我的人口学研究历程可以发现 , 我总是不断受到现实问题的启发 ,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 , 努力解决它 , 之后再发现一个新问题 , 又努力去解决它 , 进而一点一点推动社会改变 。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3日第9版
作者:段成荣 口述 本报采访人员 张滢 采访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