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国科大首届学生眼中的钱学森( 二 )


我们做小火箭在当年属于“勤工俭学”的范畴 , 是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 但它又不仅仅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还跟我们所学的专业相结合 , 这就是钱先生的英明之处 。 正是在钱先生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 , 我们的科研活动取得了既有科学价值 , 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有所贡献的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 。
1963年 , 我们临近大学毕业时 , 对于如何组织毕业论文答辩 , 钱先生亲临一线 , 认真指导 。 12月21日 , 他组织试点性的论文答辩 , 请近代力学系高温固体力学专业作不同类型论文的三名学生分别报告自己的毕业论文和相关工作 。 钱先生做质辩人 , 其他一些论文导师包括黄茂光教授等观摩或旁听 , 之后把论文答辩的经验和要求推广到各个论文答辩组 。 钱先生还以当年自己作毕业论文时测量附面层的经历和体验做例子 , 说明应如何作毕业论文——就是要认真、严格、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把该测的每一个点的数据都测准 ,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严格、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精神 。
在钱先生实际主持近代力学系工作的8年(1958年—1965年)中 , 中国科大一共招收了一千多名力学系学生 , 他们成为活跃在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技战线和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 。 钱先生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 不仅决定和影响了中国科大毕业生的特色 , 而且带动和影响了全国众多高校向着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向整合 , 从当年全国只有中国科大一所科技大学 , 发展到后来出现多所科技大学、科技学院、理工大学和理工学院 。
人才为重一以贯之
时隔半个多世纪 , 从我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出发 , 我感到钱先生在人才培养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 , 钱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 。 他的战略思想与实践不仅体现在对“两弹一星”与航天工程规划、领导和研究工作的远见卓识中 , 也体现在对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上 。 战略科学家不仅要做好自己肩负的科学研究工作 , 还要使科技工作后继有人 , 一代更比一代强 。 这样 , 我国的科技工作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 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 逐步向引领世界科技进步跨越 。 钱先生极其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 , 他不仅率先倡议创办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大学——中国科大 , 亲自担任近代力学系系主任 , 培养出众多优秀科技人才和骨干 , 而且众所周知 , 直到晚年 , 他最思虑和最牵挂的 , 仍然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 。
第二 , 一位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 不仅表现在科学研究工作中 , 而且表现在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奖掖后学上 。 创办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中国科大 , 培养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科技人才 , 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 。 上世纪50年代在全国开展的高校院系调整 , 其主要倾向是理工分离 。 以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 , 从中国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实际出发 , 评估并汲取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教训 , 制定出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和教学计划 , 并坚定地一以贯之 , 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具有中国科大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
第三 , 深入教学第一线 , 下真功夫 。 钱先生肩负国家“两弹一星”和航天工程重任 , 还经常去我国西部做重大试验 , 但他对教育和教学工作一丝不苟 , 从不缺课 , 也极少调课 。 有时 , 他刚风尘仆仆地从西部赶回北京 , 就来到课堂上给我们上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