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九年”实验助推幼小科学衔接

■聚焦幼小科学衔接
“大家一起来 , 做眼睛体操 , 一二三 , 开始喽!眼睛向左看五秒 , 一二三四五 , 回到中间停一下……”轻快的音乐响起 ,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 , 边转动眼球边挥舞着小手做动作 。
这套眼睛体操是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爱眼护眼习惯 , 跟小学生活内容衔接而开发的 。 不仅全园孩子做 , 而且还推广到了家庭 , 为大班孩子学习小学的眼保健操打下了基础 。
“我们与小学经常互访 , 每学期至少做两次联合教研 , 这让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发现了彼此需要衔接的点 , 找到了改进方向 。 ”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园长孟庆鸿说 。
2011年以来 , 门头沟区依托小学和附属园法人一体化管理优势 , 开展学前三年加小学六年的“新九年”实验 , 尝试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治理、师资培训、课程与教学、家校(园)合作等方面的无缝链接 , 并逐步形成了具有门头沟区特色的幼小衔接工作机制 。
借助高校资源 , 深耕衔接课程
今年4月 , 在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的一间教室里 , 大班教师任佩佩执教的数学集体教育活动“找座位”正在进行 , 只见孩子们看着平面图 , 依据参照物和方位感 , 寻找自己的小椅子……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敏谊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市教科院及门头沟“新九年”实验项目组举办的一次研修活动 , 与会者探讨了入学准备课程目标的适宜性 。
去年9月 , 李敏谊领衔的专家团队接棒“新九年”实验 , 对照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对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衔接课程进行再细化 , 使门头沟区幼小衔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
实际上 , “新九年”实验在门头沟区推进的10年 , 也是该区幼小衔接从自发摸索走向全区行动的10年 。
2011年 , 为解决“入园难”问题 , 门头沟区陆续举办了18所小学附属幼儿园 。 “当时 , 我们面临两个问题 , 一是新建园缺教师 , 二是大班孩子流失到幼小衔接班 。 区政府敏锐嗅到了‘儿童贯通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 , 并做出了尝试‘新九年’实验的决定 。 ”门头沟区教委副主任白丰莲说 。
白丰莲介绍 , 2015年以前 , “新九年”实验项目园(校)依托一体化管理优势 , 大多自发进行联合教研 , 教师也在内部流动起来 。 2016年 , 区政府开始与北师大合作 , 组建了8个研究共同体 , 在贯通式课程体系构建上精耕细作 。 今年 , 在李敏谊的引领下 , 23所项目园(校)分为4个项目组 , 从幼儿园入学准备、小学入学适应、暑期亲子课程、课程与教学法融合创新四个方向深入实践 。
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研修中心研修员杨立华告诉采访人员 , 对标《指导意见》 , 小学组围绕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这“四个适应”进行课程开发 , 每个实验校负责一个板块开发两三个课时 , 目前已经形成入学适应课程初稿 , 还开发了配套的学生微课、家长微讲座等资源包 。
“幼儿园入学准备组以主题活动为抓手 , 将‘四个准备’的内容转化为切实可行且丰富的教育资源 , 让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有据可依 , 也让孩子们的入学准备更充分 。 ”门头沟区第二幼儿园副园长吕欣说 。
专家的引领、教研的跟进 , 使得门头沟区在原有“新九年”贯通式课程体系中给幼小衔接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李杉杉发现 , 项目组的教师建构课程有思路了 , 梳理课程也更有方法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