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家访之后补“四招” 家校共育更有效( 二 )


第四招:“专访”之后刚柔并济 。 有的孩子因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落后 , 成为班主任的家访重点关注对象 。 这样的孩子往往对家访比较反感 , 担心老师向父母告状 , 家长也总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心力交瘁 。 对于这样的孩子 , 教师应把握其心理 , 寻找契机 , 选择在其有点滴进步或为班级有“立功”表现的时候登门家访 , 甚至还可以携带有纪念意义的奖状或奖品 , 当着家长的面送给孩子 。
【共育|家访之后补“四招” 家校共育更有效】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 家访之后 , 教师需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期待、信任与锻炼机会 。 班主任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科任老师及时沟通 , 寻求共同关注与帮助 。 不过 , 仅有爱的“走心”教育还不行 , 大多数学生虽然希望进步、渴望优秀 , 但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 。 要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 还需要有刚性的制度和纪律 。 制订“师生约定”、与学生签订“协议”是较为有效的转化方式 。 比如:孩子如果在两周之内能认真完成各科家庭作业 , 则可以获得“月光宝盒”中的任意一个惊喜 。 至于放置什么惊喜 , 宜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兴趣爱好来设定 , 可以是放学后允许打半个小时篮球、担任一次升旗仪式的升旗手、自由选择同桌(前提是对方同意)、给家长发一次喜报等 。 如此刚柔相济 , 定能破壳融心 。
家访如同一剂良药 , 需要好好熬制才能发挥其功效 。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 当教师和家长协同配合 , 一定能开启其生命成长的密码 , 使其焕发生命的华彩 。
(作者系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网路环境下家长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编号:ND205533]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9日第4版
作者:刘翠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