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到底哪错了?”小学生“1.2+6.8=8”被老师打叉,家长不服质问

数学作为国民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一直“折磨”着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饱受过数学这门功课的摧残,让人“闻风丧胆”。

其实说到底,数学这门课讲究的是“精细”,不仅计算要精细,做题也要精细,稍微粗心一点,将公式或是数字算错了,那么后续也将会全部算错,白白丢失所有分数。

因此,想要学好数学,需要从小就培养算数能力。


数学|“到底哪错了?”小学生“1.2+6.8=8”被老师打叉,家长不服质问
文章插图
俗话说,“高考一分,干倒千人”,考场上的每一分都能改变命运,因此,孩子们在做题的时候就要格外认真,家长老师们检查题目也要格外仔细,不能改错了耽误了分数。

有一天许先生的儿子吃完晚饭后闷闷不乐,说自己明明做对了题目却依旧被老师判错,还扣了三分,自己怎么也想不通,于是想请教爸爸。

许先生看了一下题目,1.2+6.8=几,儿子回答8,却被老师打叉。许先生觉得是老师改错了,于是不服跑去质问老师不认真改卷,要求将儿子的分数改回来。


数学|“到底哪错了?”小学生“1.2+6.8=8”被老师打叉,家长不服质问
文章插图
没想到老师却说没改错,这道题孩子确实做错了。

老师继续解释道:“小数点后面的的精确度是不同的,8是精确到个位,8.0精确到十分位(0.1位),这表示着整数与小数的区别,两者是不一样的。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8.0,许先生的儿子少写了小数点和0,才导致这道题失分。”

许先生听完后羞愧不已,做题确实要精准一点好,且数学本身就是严谨、精准的学科,数值越精准,误差就会越小,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也就更有贡献。


数学|“到底哪错了?”小学生“1.2+6.8=8”被老师打叉,家长不服质问
文章插图
许先生的“一道错题”告诉了我们,一道小小的数学题,也能体现不同的数学思维。不难发现,数学这门学科存在很多“坑”,这也是大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

一个无可回避的残酷现实就是:在语数英三大主科中,数学是拉分必杀器,很多中高考落榜的,都是被数学拖了后腿!

数学的算式条件等需要非常严谨的适用范围,这就很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因此,只有首先具备“不掉坑”能力,才能把握住数学的精髓,提高分数。

1、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推理题中会给出一定的条件,要求证明特定的结果,有些条件是隐藏条件,需要学生具备推理及自主发现的能力。

那么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学生需要大量的习题经验及知识储备,才能做出题型,而这些经验,正是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能力的关键。

如果学生实在发现不了,还可以使用“反推法“,通过结论去一步步反推,寻找哪些条件是缺失的,缺失的条件在哪可以找到,最终找出所有已知条件,解出题型。


数学|“到底哪错了?”小学生“1.2+6.8=8”被老师打叉,家长不服质问
文章插图
2、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时候算数严谨点,是为了以后不出错做准备,真正让孩子学好数学的,是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如今教育灵活化,“死记硬背”已经不管用了,考察的题型也都是“灵活运用题”,需要学生自己运用发散性思维,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做出题目。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逻辑思维跟不上,数学自然学不好。


数学|“到底哪错了?”小学生“1.2+6.8=8”被老师打叉,家长不服质问
文章插图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处理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学好数学和其他学科必备的能力。但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填鸭式教育”,从幼儿园到高考都是“逼着”孩子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