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林院校要在传统与教育上深耕博读

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 耕读教育是支撑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重要力量 。 新时代高等学校推进耕读教育 , 不是简单地开展科学知识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 , 而是将二者有机融合 , 让青年学生在修德开慧的内省中厚植自爱自尊、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等精神基质 , 做知行合一、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农林高校承担着青年学生科学知识教育和农耕劳动教育的光荣使命 , 耕读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农林高校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征 。 新时代农林高校要坚持改革创新 , 注重“守传统”“重教育” , 在知农爱农人才培养上“深耕博读” 。
【传统|农林院校要在传统与教育上深耕博读】赓续传统 , 厚植耕读教育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重视教化 , 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 , 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农耕文化 , 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劳动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 , 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 ,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 “耕”创造物质 , “读”滋养精神 。 耕读相兼的生活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 , 并逐渐演变为农耕社会普遍认同的文化传统 , 成为乡土中国文化的底色 。 它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 又是一种优良的价值取向 。
耕读教育是一种传统教育 。 改革开放以来 , 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让传统耕读文化逐渐被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场域和公民教育理念所替代 。 但在文化现象上耕读教育是一种教育传统 , 耕读传家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 耕读教育精神值得现代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 新时代提倡的劳动教育就是耕读结合的教育学反映 。 新时代耕读教育文化传承要在传统耕读文化的基础上 , 把对新时代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内容重新激活 , 为乡村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
守教务本 , 强固耕读教育的鲜亮底色
对于农林高校而言 , 耕读教育是农业高等教育的自然方式 , 始终践行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使命 , 是一种教育传统 。 美国赠地学院开启了高等农业教育模式 , 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 , 促成了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诞生 。 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善于借鉴和吸收别国先进的教育经验;二是立足于本国实际 , 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农工业发展为目标 ,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 创建了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农工学院 。 当前话语体系下的耕读教育和古代农耕与读书的内涵虽有差异 , 但其实也是这个概念内涵的现代表达 , 可归属于哲学属性和理念 , 都属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畴 , 古今一以贯之 。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 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 , 培养拥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大国三农”意识的青年人才 。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类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城市生活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割裂开来 , 让青少年缺乏对劳动意义的直接体验 。 因此 , 农林高校必须回应新形势与新要求 , 以耕读教育为载体 ,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生活劳动 , 参与农业生产劳动 , 拓展“三农”服务性劳动 , 了解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与需求 , 真正做到出力流汗、磨炼意志 , 丰富新时代耕读精神的文化内涵 , 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热爱 , 培养农林高校青年大学生投身农业农村建设的“三农”情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