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林院校要在传统与教育上深耕博读( 二 )


深耕博读 , 续写耕读教育的时代答卷
新时代农林高校的耕读教育要领在“深耕”和“博读” , 打造样板间、续写新答卷 。
一是要明确“深耕”不仅仅是耕耘农业 , 更应深耕课堂、深耕科研 , 拓展生产实习环节 , 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 让耕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 。 《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 , 涉农高校依然存在着“耕读教育不系统、与‘三农’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毕业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创业人数较少等问题” 。 反映出“深耕”依然局限于传统的农业耕耘 , 没有在“耕”的过程中融合时代的特征与需要 , 只是运用了“耕”的方式 , 并未深入挖掘“耕”的阵地与内容 。 “耕”不仅是耕地、耕田 , 还包括农耕基础上的一切生产劳作 。 现代社会 , “耕”已经不再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 因此教育领域的“深耕”也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农业体力劳动 , 而是要面向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 , 适合于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 。
二是要明确“博读”不仅仅局限于传播 , 更要注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 “读”不仅指读书 , 也包括道德和礼仪教化 , 而中国古代的礼仪教化中又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 。 新时代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耕读教育当中“读”的道德伦理范畴 , 农业现代化发展给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学科交叉、创新性强的新要求 。 因此 , “博读”一方面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系 , 另一方面要涉及传统耕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培养农林人才精神品质的重要过程 。 通过“博读”工程 , 让读书和礼仪教化成为一种常态 。
三是要修路搭桥 , 引领新时代农林高校青年人走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 耕读教育正是知行合一的典范 , 边耕边读的模式凸显着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性 , 完美契合了农林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理念 。 因此 , 农林高校要在深耕博读中修路搭桥 , 在实践育人中突破理论边界 , 在走向农业生产、走向乡村振兴中培育新时代知农爱农的全面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 。
(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0日第9版
作者:陈遇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