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基层教科研工作为何不受中小学教师欢迎

江苏 苗蔚林 基层教科研部门主要包括县(区)级教研室、教科室、教育学会等 , 多年来 , 基层教科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教师中褒贬不一 。 网上吐槽甚多 , 主要理由是:教科研工作重形式轻内容 , 脱离教师实际 , 负担大于收获 , 活动过于高端 , 大多数教师仅能成为参与者 , 缺乏获得感;出于应付心态 , 做得几乎都是虚假的教科研 , 与教学质量提升无关 。

基层|基层教科研工作为何不受中小学教师欢迎
文章图片

那么 , 这些部门该怎样开展工作 , 才能受到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答案不难 , 就是尽量解决老师们吐槽中提出的问题 , 归结到一点 , 就是教科研部门要重新明确定位 。
1. “眼睛向上看”——基层教科研活动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老师们吐槽的问题 , 重要原因是基层教科研部门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偏差 , 脱离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 。 当下 , 不少地区的基层教科研部门给自己的定位是:眼睛向上看——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 如果上级没有交办工作 , 有的部门就不开展工作 。 以完成上级交办工作为工作定位 , 其主要是为了达到上级满意 , 至于基层学校里的老师们的感受那就是退居其次 。
这种定位 , 如果政府部门或者企业 , 完成任务指标即可 , 这没有错 。 但是就教科研部门而言 , 却有不妥 。 如省市级论文、课题、专业技能比赛等 , 上级只要求推荐出足够的数量 , 至于如何产生这些数量则无人问津 , 而这些数量产生的过程恰恰是绝大多数教师专业成长最需要的 。
比如 , 省市教科研部门举办一次专业技能大赛 , 初衷是以比赛为手段 , 促进教师技能交流 , 提供平台选拔优秀教师成为教学领头人 , 从而带头一个地区、一个学科的教育质量 。 其功能有两个 , 一是促进交流 , 二是选拔优秀 。 但是 , 这样的活动到了县级层面 , 基本就只有一个功能——选拔优秀 , 只关注把优秀选出来 , 组织工作中只强调结果 。 于是 , 一次活动就只成为极少数人表演的舞台 , 其他人都是看客 。
数以万计的芸芸众生仅成为基层教科研活动中“谢谢参与”的旁观者 , 高起点、精英化、花瓶化的中小学教育科研 , 缺乏绝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参与 , 自然就沦为中小学教师舆论抨击的靶子 。
【基层|基层教科研工作为何不受中小学教师欢迎】基层教研部门“眼睛向上看”的结果是: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教科研任务 , 选拔出了高精尖的科研成果 , 基层教研活动成为培养名师、特级、教授等少数人的专题活动 , 这是当下普通中小学教师吐槽教科研活动的根源所在 。
2. “眼睛向下看”——基层教科研管理工作重新定位
基层教科研部门需要将视线改为“向下看” , 应当做好属于自己部门特色品牌的群众性研修活动 , 形成连贯性 , 让教师有期望值、有参与性、有获得感 。 比如:基层教研部门每学期(年)举办一期专业技能大赛、教学随笔评比、教学案例评比、县级课题申报研究 , 与这些评比活动相配套的专业培训不定期展开 , 既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 又能让老师们有获得感 , 同时 , 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
基层教科研部门视线“向下看” , 定位“三个服务方向”的教科研 , 即:为教学质量服务、为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服务 , 为教师的职称服务(包括名师、特级、教授) 。 教科研工作视角倾向于绝大多数普通教师 , 比如 , 基层教师参与率、获奖率 。 降低教科研难度 , 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 而不是力推全体中小学教师走“名特优”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