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家教论说”之十七:《“智商”不是盖棺定论》( 二 )


但是 , 目前的“智力测验”手段 , 虽经多次修订 , 仍尚不大完善 , 其可靠性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 。
另外 , 测得的智商 , 其准确程度 , 要受到多种有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比如 , 跟测查人员的操作水平、责任心 , 测查对象的知识经验、接受测查时的情绪、心理状态 , 测查时的环境、场合等都有密切关系 。
其中 , 特别是和测查对象的知识经验有关 。 比如 , 生活在农村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同时测验 , 所得的智力商数 , 二者肯定会有较大的差异 , 但实际上 , 他们的智力差异并没有测得的智商差异那么大 。
这个道理很简单 , 用城市孩子所熟悉的知识测查农村的孩子 , 农村的孩子肯定是“弱智”;而用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知识去测查城市的孩子 , 城市的孩子也会是“弱智” 。 就是说现在智力测验的结果 , 并不是十分可靠 。 况且 , 智力商数并不是评价一个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 。
我曾招收过几十个研究生 , 其中绝大多数是从农村来的 。 要是当初测验“智商”的话 , 他们肯定比不过城市的学生 。 可读研究生之后 , 我的学生中学习最好的 , 还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 。 硕士毕业后 , 出国留学读博的 , 也都是农村来的学生 。
智商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地说 , 智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但是 , 人的智力是有可塑性的 , 就是说可以改变的 。 家长不要以为测出的“智商”就是“命里注定” , 只能"听天由命"了 。
特别是少年儿童 , 在环境、教育和实践的作用下 , 智商变化的可能性和幅度更大 。 及时进行科学的培养、教育和训练 , 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 , 智商就会明显的提高;而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的培养、教育和训练 , 孩子本人又不努力 , 智商不但不会提高 , 甚至会有所下降 。 因此 , 一次智力测验 , 特别是在年幼时一次智力测验所测得的结果 , 并不是“一测定乾坤” , 它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考尔1973年通过研究证明 , 对于正常儿童来说 , 其智商在2.5岁至17岁之间 , 会发生28.5分的变化 , 提高和降低两方面的变化都有 。
这意味着 , 只要主客观条件适宜 , 培养教育方法得当 , 智力中等的孩子 , 可以达到优等智力水平 。 同样 , 智力优等的孩子 , 在恶劣的教育环境下 , 其智力也完全有可能由优等变为平庸 。
青少年时期的智商对发展前途并不起决定作用
古今中外许多事实 , 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比如 , 我国宋朝 , 有一个孩子叫方仲永 , 5岁时就会作诗 , 而且作得还不错 , 应当说那孩子的智商不低 。 但由于他的父亲没有能及时地给予良好的培养教育 , 而是把他当成“摇钱树” , 成天带他四处去表演作诗赚钱 。 到了十二三岁的时侯 , 他作诗的水平 , 就大不如以前了 。 到了二十岁的时侯 , 则“泯然众人矣” , 成为平平庸庸的人 。
比如 , 在三十多年前 , 国际上知名度极高的韩国神童金雄镐 , 十岁时智商高达210 。 然而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他越来越趋于平常 , 在参加1979年高考时 , 他的平均成绩只有65分 , 在全国2763名被大学录取者中仅位居2420名 。 1990年有报导说 , 二十七岁的金雄镐已成为一个极为普通的青年 。
比如 , 1985年 , 我国武汉大学科技少年班录取了一个五岁的大学生小津津 , 媒体称之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 , 在全国轰动一时 。据说 , 不到两岁 , 他就能认识百余英语单词 , 还能背诵曹操的《龟虽寿》、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会即兴引用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四岁就能背诵《岳阳楼记》 , 能用英语较完整地表达简单的思想 , 在数理化方面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 应该说他的智商不会太低 。 武汉还奖励他们家一套两居室楼房 。 但至今杳无音讯 。 现在究竟发展得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