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乡村教师如何走好智慧教育“赶考路”

当下 , 智能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 也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 , 特别是为乡村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 然而 , 由于地域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的不同 , 乡村学校教师很难持续地深度参与、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 。 针对这一困境及智能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 乡村教师应该如何做 , 才能因地制宜 , 让乡村智慧教育更有“乡土味”?
重在补齐短板
【教育|乡村教师如何走好智慧教育“赶考路”】课程资源一直是乡村学校教学的最大短板 。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的发展 , 一根网线就实现了乡村学校与海量教学资源的链接 , 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教师的教学资源 。 但面对海量数据 , 如何从中分离和获取“既满足教学需要 , 又满足学生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 , 最终达到以资源实现自主 , 考验的是乡村教师的智慧与素养 。
乡村教师应准确识别和把握基于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 , 以薄弱学科教学为核心 , 以实际问题为导向 , 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创造 , 优化教学设计 , 实现既“助教”又“助学” 。 同时 , 依托新兴技术和广为普及的网络课堂平台 , 打通闭环难题 , 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即时推送与共享 , 实现乡村孩子所期望的“学自己渴望的知识” 。
一般而言 , 在乡村学校 , 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师资和资源相对匮乏 。 教育部推行的“三个课堂”之一的“专递课堂” , 就是针对乡村学校这一现实问题而给出的解决方案 。 这一方案 , 从外部环境看 , 使优质课程资源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辐射 , 弥补了乡村教学资源的不足;从内部环境看 , 弥补了乡村教师的不足 , 使乡村教师“点对点”地从名师教学方式、教学思维中受益 , 加速自身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再提升 。 在此过程中 , 考验的不仅是乡村教师的获取能力 , 还有资源的再创能力和生成能力 。 因此 , 在选择和衔接专递课堂时 , 乡村教师采取的不应该是“拿来主义” , 而是有“创生性”的深度融合 。 乡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 , 首要是在教学资源搜索、分析及利用中 , 需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 做到“智慧取” , 实现素养与能力的螺旋式发展与实践改进 。
重在因地制宜
数字化驱动教育与技术融合的同时 , 基于数据的定制化教学和服务也成为一种需求 。 在乡村学校 , 理念、设施等无法与城市名校相提并论 , 乡村教师要立足实际 , 因地制宜地用好现有资源与设施 , 开展人机协同教学 , 为学生创设真正个性化、探究式、高参与度的学习环境 , 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核心能力提升 , 完成自造血自发展 。
以潍坊市为例 , 为使编程教学更加契合乡村孩子学习实际 , 部分县域的乡村教师 , 立足差异化教学需求 , 对现有编程资源进行二度加工再造 , 按梯度设置基础、进阶、学科融合等不同层次的课程;同时 , 开发了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抽奖小程序、随机抽取小程序等 , 并在相关制作中加入了本校校徽、校训等 , 使其与学生更加贴近 。
基于新技术支撑的教学环境革新 , 同时驱动乡村教师探索数字化教学新场景的融合应用 , 推动“真实智能”与信息素养的交相叠加 。 比如物理课堂 , 往往需要真实的实验场景体验 , 但由于条件所限 , 乡村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实验展示 。 在这种情况下 , 有的教师根据初中物理常见的实验需求 , 制作了配套的相关实验的交互辅助程序 , 在课中可直接打开小程序 , 输入不同的参数 , 就能展示不同的实验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