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品格》:做父母,请给孩子有未来的积极教育

年品新货
快乐阅读
品质生活
如今 , 提起张桂梅校长 , 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
她是大山里的免费女高校长 , 12年间让1800多名大山里的贫困女孩考入大学 。
为了守住学校里的每一位姑娘 , 她一年四季每晚都睡在宿舍的最靠近门口床上 , 陪着学生跑操、上课、吃饭、自习 , 一次次的把在田地里务农的姑娘拽回教室 , 然后 , 送她们去看更大的世界 。

教育|《孩子的品格》:做父母,请给孩子有未来的积极教育
文章图片

2021年7月 , 许久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张桂梅校长 , 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 接受七一勋章的荣誉授予 。
满身伤病的张校长 , 佝偻着身子 , 手上贴满膏药 , 被人搀扶着一步步走上台 , 颤抖着发表感言 。
然而 , 伴随着张校长每一次的出现在大众面前 , 除了感动于赞誉之外 , 争议也随之出现:
女高的填鸭式教育否有违素质教育?
过度宣传张桂梅会不会加重教育焦虑?
......
面对种种质疑 , 张校长不愿过多谈论 , 只坚持一句: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出去 。 ”
高节奏、信息化的当下 , 围绕着教育产生的焦虑 , 日益严重地困扰父母与孩子 , 乃至整个社会 。
打开手机 , 不是“海淀妈的鸡娃宣言” , 就是“无为而治、放任自流”的快乐教育法 。

教育|《孩子的品格》:做父母,请给孩子有未来的积极教育
文章图片

每一个家庭、学校 , 都在被各执一词的教育理念拥护者们裹挟着被迫进行二选一 , 这 令深陷其中的家长、教师和孩子苦不堪言 。
1
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首先 , 作为父母 , 我们要清楚自己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
是为了能让孩子赚够买房子的钱么?还是让孩子能有一个不会失业的铁饭碗?
其实都不是 。
父母爱之深 , 则为之计深远 。
教育的最终目的 , 是让孩子拥有获得爱与给予爱的能力 。 这是物质之外 , 真正能让孩子活得幸福、满足的原因 。
而这些 , 仅仅靠“鸡娃”或者“快乐教育”是给不了的 , 只有积极教育 , 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幸福的人生蓝本 。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在自己的新作 《孩子的品格》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小案例 。
点击图片 , 了解更多
据说彭教授的助理连续几年一直在不间断的做一个调查——随机采访每一年的清华学子 , 并对他们和前些年的采访者做对比 。
彭教授知道后 , 就和助理聊天 , 询问助理的调查心得与收获 。
助理回答说道 , 对比几年的清华新生 , 自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大部分清华的优秀学生与优秀的毕业生在被问到他们当年高考的状态时 , 都不是那种 “头悬梁 , 锥刺股” , 学得天昏地暗、悲从中来 。
相反 , 这些优秀的学子在高考前相当 放松与自信 , 并兼顾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兴趣爱好 。
也就是说 , 他们的心态很放松 , 学习态度很积极 , 对知识的系统性与规律性有着清晰的把握 , “乐此不疲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由此观之 , 真正决定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 越来越优秀的最重要因素 , 不是知识 , 也不是天赋 , 而是教育能否培养以孩子为核心的积极天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
这依赖于孩子们能不能拥有一个积极教育的童年 。

教育|《孩子的品格》:做父母,请给孩子有未来的积极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