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炉|初中语文作文素材:7位名家笔下的冬天,每一篇都值得摘抄( 五 )


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 。 大清早 , 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 , 呱呱的叫个不停 , 好一幅古木寒鸦图!但是远不及西安城里的乌鸦多 。 北平喜鹊好像不少 , 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 , 翘着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 , 有人说它是来报喜 , 我不知喜自何来 。 麻雀很多 , 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 , 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 , 一副可怜相 。 不知什么人放鸽子 , 一队鸽子划空而过 , 盘旋又盘旋 , 白羽衬青天 , 哨子忽忽响 。 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风筝 , 沙雁蝴蝶龙晴鱼 , 弦弓上还带着锣鼓 。 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 。
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 。 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煮饺子、接财神 。 其实是孩子们狂欢的季节 , 换新衣裳、磕头、逛厂甸儿 , 流着鼻涕举着琉璃喇叭大沙雁儿 。 五六尺长的大糖葫芦糖稀上沾着一层尘沙 。 北平的尘沙来头大 , 是从蒙古戈壁大沙漠刮来的 , 来时真是胡尘涨宇 , 八表同昏 。 脖领里、鼻孔里、牙缝里 , 无往不是沙尘 , 这才是真正的北平冬天的标帜 。 愚夫愚妇们忙着逛财神庙 , 白云观去会神仙 , 甚至赶妙峰山进头炷香 , 事实上无非是在泥泞沙尘中打滚而已 。
在北平 , 裘马轻狂的人固然不少 , 但是极大多数的人到了冬天都是穿着粗笨臃肿的大棉袍、棉裤、棉袄、棉袍、棉背心、棉套裤、棉风帽、棉毛窝、棉手套 。 穿丝棉的是例外 。 至若拉洋车的、挑水的、掏粪的、换洋取灯儿的、换肥子儿的、抓空儿的、打鼓儿的……哪一个不是衣裳单薄 , 在寒风里打颤?在北平的冬天 , 一眼望出去 , 几乎到处是萧瑟贫寒的景象 , 无需走向粥厂门前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饥寒交迫的境况 。 北平是大地方 , 从前是辇毂所在 , 后来也是首善之区 , 但也是“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的地方 。
北平冷 , 其实有比北平更冷的地方 。 我在沈阳度过两个冬天 。 房屋双层玻璃窗 , 外层凝聚着冰雪 , 内层若是打开一个小孔 , 冷气就逼人而来 。 马路上一层冰一层雪 , 又一层冰一层雪 , 我有一次去赴宴 , 在路上连跌了两交 , 大家认为那是寻常事 。 可是也不容易跌断腿 , 衣服穿得多 。 一位老友来看我 , 觌面不相识 , 因为他的眉毛须发全都结了霜!街上看不到一个女人走路 。 路灯电线上踞着一排鸦雀之类的鸟 , 一声不响 , 缩着脖子发呆 , 冷得连叫的力气都没有 。 更北的地方如黑龙江 , 一定冷得更有可观 。 北平比较起来不算顶冷了 。
冬天实在是很可怕 。 诗人说:“如果冬天来到 , 春天还会远么?”但愿如此 。
05
冬天的味儿特别耐咀嚼
茅盾
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岂不同罢 。 一般的说来 , 则为“游春” , “消夏” , “悲秋” , 冬呢 , 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 , 总之 , 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 , 于“秋”则已“悲”了 , 更何况“秋”后的“冬”!
所以诗人在冬夜 , 只合围炉话旧 , 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 。 幸而冬天有雪 , 给诗人们添了诗料 。 甚而至于踏雪寻梅 , 此时的诗人俨然又是活动家 。 不过梅花开放的时候 , 其实“冬”已过完 , 早又是“春”了 。
我不是诗人 , 对于一年四季无所起憎 。 但寒暑数十易而后 , 我也渐渐辨出了四季的味道 。 我就觉得冬天的味儿好像特别耐咀嚼 。 因为冬天曾经在三个不同的时期给我三种不同的印象 。
十一二岁的时候 , 我觉得冬天是又好又不好 。 大人们定要我穿了许多衣服 , 弄得我动作迟笨 , 这是我不满意冬天的地方 。 然而野外的茅草都已枯黄 , 正好“放野火” , 我又得感谢“冬”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