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武大爆火恋爱讲座教授发文谈招生难:老师真的用心,学科真的有文化,欢迎报考!( 二 )


近年发生之种种,必然记入历史,这也让社会心理学家开始把目光投向实验室外的现实社会。而外面的现实社会是一个极化的世界。群体关系极化、政治运动极化、个人态度极化,这个世界可以一夜之间喧闹异常。在全球化时代,地球村的全人认同和产业链的世界协同似乎消弭了群体之间的界限,群体心理学也因此暗淡。特朗普任期内的反全球化浪潮加剧以及去年美国总统选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争执让群体心理研究重回视野。特朗普作为别样总统其日常言谈与行为均为社会心理学贡献了不少研究选题,譬如民粹主义泛滥的社会心理时代根源、其自恋人格引发信众的集体自恋、其对美国利益的坚持以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不屑一顾、以及其对移民、种族、性别等议题表现出的不平等倾向,甚至是其言语中泛滥的政治不正确表达以及挂在嘴边的假新闻表述给民众带来的社会感知都得到了充分心理学研究。反全球化让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重归原有群体,并以自己之群体优先,与之带来的心理变化会表现于选举、脱欧、退群、谈判、断交、告密等一系列群体活动中。与这些现实社会现象相关联的则是攻击、暴力、歧视、对抗、社会运动、非人化、合理化系统等过程,这些过程一旦显现,则不仅在宏观的国家间、国家内,甚至在微观的组织内也都有迹可寻。社会心理学家描述这些过程并公之于世,而是否能贡献弥合之道则在于有人信奉群体之差异有发展顺序上的优劣之分,必取而代之;而有人则断言这些差异并无高下之别,当各美其美。
其实对社会心理学群体极化差异的解释也颇为精要,要么是阶级分析,要么是文化战争。阶级分析论者考量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和行为差异,而文化战争论者探究意识形态的思想与道德根源。社会心理学从本世纪以来,对道德心理的研究甚至超过了对其他所有主题的兴趣,而最近几年,道德心理研究逐渐政治化,道德心理成为了政治行为的主要支撑理论,这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分歧双方会重视不同的道德基础,且将自身道德化,形成稳固不破的道德笃念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相互指摘,而这一过程又造成了更深刻的群体态度极化。虽然特朗普败选,但其反精英、反智、反多元化、内群体成员至上的思想浪潮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群体研究应当还会继续下去。
群体冲突一旦显现,则难以刹车。美国之现实如此,甚至其群体内差异在社会心理上甚至可能大于群体间冲突,这也许是近年最为凸显的怪现象。其实,简单可行的办法是让对抗的群体面临共同的敌人,其必同仇敌忾以和谐处之,此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妙。可惜的是,这暂时只是中国的解决方案,应推之于众。中国也有着完全不同于欧美的社会现实,但缺少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愿中国心理学繁荣。
今年是建党百年,同时也是中国心理学百年。这个早已应该成为支柱学科的心理学,在民众看来有时甚至还有些神秘;这个人文与科学共美的学科,在现实科研体系中甚至都只能夹缝求生。今年我最喜欢自己的一篇文章是《中国心理学还美吗?》,愿中国心理学能在大众需求中提高学科自信,繁荣发展。
大略将此文分享如下:
审美非客观之事,错彩镂金或初发芙蓉,终非事实判断,本不应高下有别。凡穷者多幻欲锦衣玉食、琉瓦金砖之穷奢极欲,反富者却追求食之寡味、衣之初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唐肥宋瘦,美无定论。然为何蔡元培曰“以美育替宗教”,而木心却言“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呢?于人心之本质,客观之真不若相对之善美。古来论理皆寂寞,惟有美者留其名。惯看典籍,神韵饱满、洞见情切;再读今文,工业流水,淡寡乏味。非谓厚古薄今之陋见,乃心理学已少有新异之美、思想之美、抽象之美、个性之美。吾学科疾患之深一如当世,标语粗造、文辞空洞、绘风陋鄙、韵律哗众。大智若愚、大巧不工可为美,然污言秽语也可谓潇洒不羁、巧言令色亦能为道德文章。无美之时代难育其人,无美之学科难寻其魂。心理学本不应为西学东渐之产物。类于西方哲人好奇于自然,中国学人渴求内心。然中国心理学始于晚近、仿西而成。百年之前,文人士子留学海外、东瀛西洋渗入中国。先辈学人留学归国,知识尚浅然审美卓坚。百年前梁启超于心理学会畅言佛学即心理学,而百年后学会主旨报告台上已难觅此类言谈,本土化、中国化喧哗多年,声渐疲倦。仅管窥社会心理学,欧陆深涩而北美规整,气质分明;然论及中国心理学,百年尚无特色可取。回望经年,吾辈甚少深思。随波逐流、以学术谋生计者众;欲穷其理、爱智慧以晓兴趣者少。百年脉续,功绩斐然;大凡学科肇始,均形式多于内容,建制胜于思想。然唯此问题忧然于心,中国心理学何人之思想可入心理学史以启后世?中国心理学又以何种姿态呈现于世以别于它?我以为,该问题之尴尬盖因学科审美之缺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