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高校产教融合再扩展,湖北立标杆建示范


校园欺凌|高校产教融合再扩展,湖北立标杆建示范

文章图片


新技术带来的模式创新 , 以及算力、算法提供的效率提升 , 为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增长奠定了基础 。相关数据显示: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开局 , 各地区创新技术应用遍地开花 , 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模式呈现丰富多元的发展态势 。
尽管以新技术赋能新产业 , 驱动新经济增长的模式已成定局 。 但科技人才的缺口 , 却在不断加大 ,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迅速迭代 , 传统以高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结构很难满足新产业的人才需求 。
基于此 ,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 以“新工科”的改革创新 , 推动产教融合 , 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兴产业的科技人才需要 。 而今 , 千行百业正在迈向数字化转型 , 创新的同时 , 如何满足安全和可控 , 计算机底层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也亟待建立 。
2020年 , 教育部-华为共同启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 , 与72所高校合作 , 目前 , 已经累计培养了2500多位老师 , 实现1302门课程融入 , 覆盖学生超过20万人次 。 在湖北省地区 , “智能基座”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落地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 全面落实将鲲鹏/昇腾/欧拉等计算产业自主创新根技术融入高校课程 。

12月27日 , 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在湖北武汉正式启动 , 作为华为在“智能基座”项目后的又一项人才发展关键举措 , 当前的融合育人基地恰是“智能基座”的扩展版 , 可以覆盖更多高校 。
三方协同 , 填平计算机人才缺口
近年来 ,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 ,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 新一轮技术革命与行业需求逐渐相融 , 各行业都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革 。 不断产生的技术变化对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考验 , 只有通过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 才能让年轻的创新力量与社会实际的人才需求相吻合 。
尤其是最核心的计算机底层技术人才的缺失尤为明显 。 在过去很多年里 , 我们未能建立规模充分、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这些计算系统底层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 造成中国的IT基础软硬件环节长期缺失自主创新的能力 。
的确 , 首先在需求侧 , 因为对底层技术人才培养不够重视 , 导致在过去很多年里 , 我国未建立规模充分、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这些计算系统底层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
其次 , 从供给侧看 , 由于传统高校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 , 使得高校中能够掌握这些底层核心技术的教师规模相对偏少 , 教学质量相对偏低 。 特别是 , 高校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更新缓慢 , 未能及时反映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最新成果 。
最后 , 从产业协同的角度 , 当下自主创新的计算产业与学校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实习实践体系 , 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产业实战进行结合 , 从而无法让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快速适应企业对工作的要求 。
而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 正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人才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鸿沟而来 。
据了解 , 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将采取高校、华为、政府“共投共建”模式 。 高校投入教学体系建设 , 包括教学方案、师资培养、教学资源、鼓励政策及必要的教学实验环境;华为提供鲲鹏/昇腾领域技术知识体系 , 专家讲师赋能 , 实践活动专业辅导 , 众智计划/优才实习计划/人才发展加速计划等权益资源;政府通过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向合作高校提供项目补贴、政策支持 。 三方协同 , 共同推动计算机人才与产业界的加快融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