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积极的暗示:“你很聪明”;“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
千万不要觉得这会让孩子骄傲 , 在这个阶段的鼓励会让孩子激发出更多自信 。
3. 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 , 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杀手” 。
有一个作业次次都得“优”的孩子 , 在一次考试中 , 竟然考了个不及格 , 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 , 老师找来男孩对话 。
在老师的引导下 , 孩子说出了心里话:
“每天晚上做作业时我都想快点做完 , 因为只有做完了作业才可以上网 。 ”
“那你不怕作业出错吗?”老师问 。
“不怕 , 因为妈妈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 , 有一点点的错误 , 妈妈都会发现 。 ”男孩自豪地说 。
“那你遇到很难做的题怎么办?”
“我想都不用想 , 就告诉妈妈我不会做 , 妈妈就给我讲 。 ”
“妈妈给你讲了 , 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做吗?”
“我当时很明白 , 但是再遇到类似的题目 , 在妈妈的提醒下我会做 , 要是没人告诉我用哪种方法 , 我就不会做了 。
这次考试就是这样 , 看着这些题目都很熟悉 , 就是想不起用什么方法来 。 ”
10岁左右的孩子 , 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 但毕竟是孩子 , 爱玩是天性 , 他们总想快点把作业做完 , 以便去玩 。
于是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 , 如:粗心马虎、不认真思考问题、考虑问题不全面……
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 , 孩子就会为此而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 。
但是家长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利 , 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 , 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 。
当孩子有了依靠时 , 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 。
4.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 , 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 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
10岁左右 , 孩子的大脑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期 , 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 。
再遇到问题 , 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理智思考、换角度思考了 。
例如 , 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 , 即使妈妈主动暗示孩子“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 。
他们往往不能真正体谅妈妈的辛苦 , 当孩子年龄已大 , 他们懒惰、不体谅他人的习惯早已定型 , 不管父母怎样暗示都是无效的 。
而在理性思维刚刚出现的四、五年级左右 , 父母的这种暗示则是非常必须且必要的 。
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 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和毅力 , 在征得孩子统一的基础上 , 给孩子制定出一些“纪律”和“规则” 。
推荐阅读
- 马嘉祺|马嘉祺二战高考,在被众人“调侃”之后,这次很可能一雪“前耻”
- 青岛大学|知名男歌手高考舞弊案细节曝光,本人回应称“被作弊”
- 儿童福利院|泪奔!山东这位“妈妈”,养了1029个孩子
- 陌生人|孩子不愿与人打招呼,就是没礼貌?原因没那么简单!
- 时间|寒假直播伴读|每天35分钟,21天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 攻略|表扬孩子也有技巧?这份攻略快收藏!
- 青少年|9岁是孩子成绩分水岭的关键年, 耶鲁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启示
- 疫情|给“宅”家的孩子上一堂“劳动课”
- 手机|家长领路帮孩子管理好时间
- 在未来|北京鼎石学校心理顾问傅晶:“韧劲十足”的孩子,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