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立冬节气是怎么来的


立冬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立冬节气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1、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 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 , 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此时 , 太阳位于赤纬-16°19 , 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 , 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 , 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期间 , 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 , 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
2、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 , 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 。此时 , 在北方 , 正是“水结冰 , 地始冻”的孟冬之月 , 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
3、立冬是十月的大节 , 汉魏时期 , 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 , 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 , 请死者保护生灵 , 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 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 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 , 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 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 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立冬习俗有的改了 , 也有沿袭至今的 。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 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 , 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1年中 , 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 , 最长的1天为冬至 , 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到秦汉时期 ,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
5、在古代 , 1年分为12个月纪 , 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 , 在后的为中气 , 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
6、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 , 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 ,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 , 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
7、太阳从黄经零度起 , 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 , 共经历24个节气 , 每月2个 。
【立冬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立冬节气是怎么来的】8、立冬 , 太阳黄经为225度 。习惯上 , 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 。冬 , 作为终了之意 , 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 , 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立冬一过 , 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 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