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历史沿革


龙门石窟历史沿革

文章插图
龙门地区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代,终于清末 。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历经1400多年的修建,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石窟 。
【龙门石窟历史沿革】
龙门所有的窑洞中,北魏的窑洞占30%左右,唐朝占60%,其他朝代只占10%左右 。
北魏,代表洞窟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 。东西魏造像多为北魏洞窟壁上刻有小龛 。小生造型没有大的变化,小生装饰趋于简化 。
此外,东魏羌弩将军命泰伦建造弥勒佛像,东魏武定元年,用石刻建造释迦牟尼五像 。北齐五佛造像和方子洞都是北齐造像的特点 。北齐颜军社稷也有22人雕像 。
隋唐五代时期,代表性的石窟有大鹿神像龛、景山寺、万佛洞、会剑洞等 。,是龙门石窟造像的鼎盛时期 。
宋代有陈抟的“横卷碑”和宋真宗的“龙门碑” 。到了宋代,龙门石窟又开凿了一些新龛,并修建了九座木檐建筑,俗称“九间房”,以保护鲁舍那的塑像 。
明代,会稽洞外的门楣表面,刻有五个方形和半圆形的负纹铭文,均为明代万历三十一年季日立所题 。
清朝乾隆皇帝1750年巡视兴隆门,将御碑亭留在龙门香山寺 。八国联军的慈禧太后在1900年入侵中国,向西逃亡 。回到北京,经龙门游览了古阳洞,下令将洞内的佛祖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为老君洞 。
龙门石窟历史悠久 。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文帝从大公迁都洛阳时期 。洛阳作为13个朝代的历史都城,具有象征意义 。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北魏,龙门石窟的传奇历史由此开始 。第二阶段是隋代和唐初,这一时期石窟发展缓慢,因地区冲突而暂停 。
第三阶段是中唐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石窟和雕塑大量涌现,是龙门石窟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是晚唐两宋时期,这一时期石窟创作逐渐衰落,金元之战彻底结束了其辉煌的创作历史 。至此,它作为万人敬仰的丰碑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
龙门石窟精美的雕刻无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在辉煌之后一度衰落 。明清时期,外来文化复兴之风飘向中国,龙门石窟在中国和国际上得到认可 。
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帝国主义的野心是我们永远无法估计的 。在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洗劫了该遗址,并将许多雕像带回日本 。这些文物中的许多现在都在日本的博物馆里 。
龙门石窟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官方保护 。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石窟被宣布为保护区 。遗产保护条款也出现在宪法中 。中国《宪法》第22条除其他外规定保护自然遗产,为保护和保护中国文化遗产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文书进一步规定了这一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龙门石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