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举例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 。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 。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 。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 。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P2—4,练习1、2、3、4 。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 。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
4.理解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
推荐阅读
-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 虎宝宝旺哪些生肖父母 天生福气非常优秀
-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记录
-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招生条件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招生条件有什么
- 世界十大最优秀的狙击手
-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 高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高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初中的物理教学反思笔记
-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大全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