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的品质和精神,桃花的品质和象征意义


桃花的品质和精神,桃花的品质和象征意义

文章插图
描写桃花的品质:
桃花的品质和精神,桃花的品质和象征意义

文章插图
桃花意象常用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诗经·周南》之《桃夭》篇 , 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 。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 , 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 。古代 , 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 , 而“桃”与“逃” 谐音 , 因有避世之意 。
桃花比喻人高尚品质:
读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 , 让我想到老师 , 课文借桃花心木的生长 , 比喻成人的成长 。而老师 , 如春蚕 , 牺牲自己 , 把温暖给别人 。如粉笔 , 给了我们知识 , 而自己却因而牺牲 。老师如蜡烛 , 牺牲自己 , 照亮别人 。而桃花心木手受种树人的影响 , 才可以长为参天大树 , 正如种树人所说的那样 , 树木要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 ,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 , 树木自然就枯萎了 。

没有枯萎的桃花心木正是因此 , 自己学会生长 , 找到水源 , 而拼命生长 。汲水生长 。正是因为没有被这些不可预料的坎坷、曲折、磨难所打倒 , 所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

而枯萎的桃花心木是因为没有克服这些坎坷、曲折、磨难 , 是因为它们不去努力 , 因此 , 本来 , 可以长成百年大树 , 可是却给枯萎了 , 正是因为这样 , 就失去了最美好的机会 。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恍然大悟 , 让我知道人应该多经历那些坎坷 , 多经历那磨难 , 多经历那些曲折 , 才可以为我们的后路做下永不堵塞的准备 , 也只有这样 , 展望未来才会像蓝天上的小鸟一样越飞越高 , 越飞越近 , 只有这样 , 才能为以后做长远打算 , 而不会像一些不坚强的毛毛虫一样 , 永远只是好吃懒做 , 而不做出更大的贡献 。

读完这篇文章后 , 文章的意思在最后的话里一目了然 , 就是要告诉我们一定要多经历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 只有这样 , 我们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 就像桃花心木一样 , 只有这样 , 我们才可以激发出内心的潜能 , 比如 , 父母不在的时候 , 要自己试着自己做一做 , 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如果这次成绩下降了 , 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粗心大意 , 是不是因为题太难 , 找到这些原因后 , 及时的改正 , 不能依赖别人 , 说别人没教好 , 因从我们身上找原因 , 这样 , 才可以从失败的隐影里彻彻底底走出来 。

我们应该学习种树人 , 学习他的精神 , 按他说的话去做 。只有这样 , 我们长大以
桃花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桃花的品质和精神,桃花的品质和象征意义】2.1 作为春天的意象 春天是花的季节 , 花的世界 。可是人们一提到春天 , 就会想起浓艳的桃花 。因为桃花在早春开放 , 芳华鲜美 , 往往成为春天来到的象征 。比如唐代周朴的“桃花春色暖先开 , 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唐代吴融的“满树如娇烂漫红 , 万枝丹彩灼春融”(《桃花》);宋代白敏中的“千朵浓芳绮树斜 , 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 , 占断春光是此花 。”(《桃花》)都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在万紫千红的春天所占的特殊地位 。桃红柳绿 , 一直是明媚春光的典型写照 , 而春水也常常被形象地称为桃花水、桃花汛、桃花浪 。与此同时 , 桃花的凋零也往往和春天的逝去联系在一起 。因此 , 怜花惜春也是古代桃花诗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南朝沈约的“风来吹叶动 , 风动畏花伤 。红英已照灼 , 况复含日光 , 歌童暗理曲 , 游女夜缝裳 。讵诚当春泪 , 能断思人肠 。”(《咏桃诗》)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断肠的思绪 。清代袁枚的“二月春归风雨天 , 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 , 不及初开一朵鲜 。”(《题桃树》)将桃花凋零后满目的狼藉景象与初放第一朵时的鲜艳明丽作对比 , 表达出他怜花惜春的思想感情 。2.2 作为美人的意象 以桃花比拟美人 , 或将美人比作桃花 , 在古代桃花诗中屡见不鲜 。《诗经》中“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 , 首唱以桃喻人的先声 。南朝徐悱的“方鲜类红粉 , 比素若铅华”(《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 , 由眼前鲜艳的红白花瓣的桃花 , 联想到妻子脸上的胭脂和香粉 , 表达出对远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 。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 , 借绯红的桃花衬托少女的羞容 。而唐代韦庄的“带露似垂湘女泪 , 无言如伴息妫愁”(《庭前桃诗》)则用湘女之泪、息妫无言描摹桃花的姿态 。清代曹雪芹的“胭脂鲜艳何相类 , 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 , 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欢花泪易干 , 泪干春尽花憔悴 。”(《桃花行》)以花拟人 , 以人比花 。诗人以人泪长流比花自妩媚 , 泪易干比花易衰 , 憔悴人比憔悴花 , 回环反复、珠联璧合 , 将花与人交织在一起 , 刻画出一个孤独无援、多愁善感的柔弱少女形象 , 而桃花成了林黛玉纯洁美丽而红颜薄命的象征性写照 。2.3 作为桃源的意象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 。桃源即桃花源 , 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的世外仙境 , 是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理想世界 , 那里与世隔绝 , 民风淳朴 , 人们安居乐业 , 无忧无虑 , 千百年来一直令骚人墨客心驰神往 。因此 , 桃花往往和桃源联系在一起 , 成为文人雅士避世隐居的理想处所 。如宋代的陆游曾经胸怀报国大志 , 然壮心未酬 , 两鬓先斑 。到了晚年 , 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很是向往 。他的“桃源只在镜湖中 , 影落清波十里红”(《泛舟观桃花》)和“千载桃源信不通 , 镜湖西坞擅春风 。舟行十里画屏上 , 身在西山红雨中 。俗事挽人常故故 , 夕阳归棹莫匆匆 。豪华无复当年乐 , 烂醉狂歌亦足雄 。”(《连日至梅仙坞及花泾观桃花抵暮乃归》)都是诗人晚年归隐后生活和心情的生动写照 。宋末元初的谢枋得在“寻得桃源好避秦 , 桃红又是一年春 , 花飞莫遣随流水 , 怕有渔郎来问津 。”(《庆全庵桃花》)中 , 把自己隐居地庆全庵比作桃源 , 将自己比作桃花源中的“避秦”之人 , 像桃花源中一样不记时日 , 看到桃花开放才知道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 。诗人看到落英缤纷 , 花落流水 , 就担心会有“渔郎”问津 , 害怕暴露“桃源”所在 , 表现了作者隐居的坚定态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