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
4、文章往下还写到了一般的人,“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他们其实也属于第一类事物,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明确: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齐读第六小节,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我们先来补充一点作者的个人经历: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 。应该说作者的这些实践活动对他认识的发展更有启发 。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上面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作者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此节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我们来细细体味一下 。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还如“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提问:如何理解?)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 。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
5、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 。我们再来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 。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
联系上面对作者思想与主张的分析,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 。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
6、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形式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色呢?比如同样是介绍自然的,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它与我们的地理课本的语言,与我们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在文字表达上有何区别呢?
明确:后者是一种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同时他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 。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 。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溶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 。
7、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推荐阅读
- 天蝎座的反向思考能力
- 天秤座的思考逻辑
- 这些面相的人思考是被动的 思维没有新意
- 天秤座的反向思考能力
- 处女座的思考逻辑
- 处女座的反向思考能力
- 狮子座的思考逻辑
- 狮子座的反向思考能力
- 巨蟹座的思考逻辑
- 巨蟹座的反向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