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二 )


首先,这段很令我感动;其次,这段文字采用类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北平的爱 。这是一种用语言不够表达但又难以割舍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
师:那么同样在第二节中“而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这只有说不出而已”对这段话是如何理解的?
(引导:想想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反映在什么上面)
生:作者所爱的北平是那一段能触动作者心灵的历史,从风景名胜可以看出
师:你的思维很活跃 。这段历史也就是能代表北平的底蕴和内涵的历史 。从能折射出北平历史沧桑的那些名胜看出 。所以,作者讲到了什刹海、玉泉山
生:我喜欢第三节中“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 。因为他把那种无法用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像图画一样悦目,让我们可以感知的 。
师:分析的很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生:刚才那位同学讲到对爱的感受说明北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 。不过,我想再补充一点:同样在第三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所赐给的” 。
这段话说明北平是孕育老舍成长的地方,我的一切都是她所赐的,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刻骨铭心 。
师:大家谈的都不错,那么有谁还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
生:老舍在文章的四五段将北平与巴黎、罗马等国外城市进行对比,但是北平也有高楼大厦、风景名胜 。为什么作者只拿北平的“动中有静”“环境布置的匀调”“生活接近自然”与他们相比?难道国外的城市不好吗?
师:这位同学很有思想,她的问题提出来了,有哪位同学帮忙解答/
生:我认为与国外城市相比的这些方面都是作者所亲身经历的事物与生活 。他们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了‘
师:对的 。还有别的补充吗?比如在第七节中讲到了老舍的生活 。
生:第七节中讲到老舍的生活是贫寒的 。所以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 。
师:你一针见血 。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 。那么他看到的就是“自然”“布置匀调”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
我还有一个问题:作者多次在前面提到过“我说不出”但后面又不绝如缕的说了出来,两者矛盾吗?
生:不矛盾 。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所以两者殊途同归 。
四 背景:(投影)本文写于1936年,那个时候即将爆发抗日战争,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许多国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老舍也再所难免 。这时的他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北平辗转于青岛、武汉、济南等地 。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岛所作 。
师:根据文章的背景,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此想念北平的老舍是个怎样的人?(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
生:从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作者强调“我的北平”,最后一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表现作者是个感情专致的人 。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追求恬静、平淡生活的人 。
文章的第7段“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享受一点清福了 。”说明他和陶渊明一样虽然国家战争不断,物质生活贫乏,但是无比热爱自由崇尚自然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不喜欢刺激,追求平和心态的人易于满足的人 。比如:第四段“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师:很好 。香片茶代表北京那种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过大家讨论:我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不爱战争,感情专一,淡泊无欲无求的学者 。
那么在《老舍自传》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 。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 。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 。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七律来结束这段八方之雨 。《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带文章千古室,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羊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 。
师:从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 。北平就是老舍的家,也是他精神上永远的家园 。
其实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思家的作品 。例如:李白《静夜思》 《渡荆门送别》杜甫《月夜》纳兰性德《长相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