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城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边城》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
教学重点:主旨和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
教学课时:2课时 。

教学方法:品读法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投影:
1.“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 。”
2.“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
情学生谈谈这两句话的体会(略)
这位追求美爱与自由,热爱青春与美的作家就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 。

二.介绍作家作品 。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 。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三.识字与解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竹篁( )碧溪 且(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滨水( )蒿艾( )角隅( )胡诌( )嗤笑( )茨滩( )碾坊( )茶峒( )
四.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步骤把握小说情节:
1请学生复述小说的情节
2提问:这篇小说的情节,前后有许多照应,请找几个例子
点拨:
(1) 翠翠梦中摘虎耳草 。

——父母对歌相恋的故事翠翠问外公“万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声音各处飞
——外公讲翠翠父母唱歌相恋,“就是这歌唱出了你”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
——翠翠梦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
——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
3理清小说思路
(1)黄昏看景,幻想出走 (2)无人理解,内心悲伤 (3)月下故事,埋下阴影 (4)梦中听歌,感情清晰 (5)兄弟比歌,天保闯滩 (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 (7)吹笛谈心,感情明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