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及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 , 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及习俗 ,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端午节的传统美食
1、粽子
端午时节 , 粽子飘香 。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 , 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 , 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于是 , 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 , 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 。从古至今 , 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
2、茶叶蛋
端午节吃茶叶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个习俗 , 但是在我国的江西地区他们有这个习俗 , 只要到了端午节 , 家家户户都上煮上一大锅的茶叶蛋 , 煮熟之后的茶叶蛋壳他们要染成红色 , 放进网兜里 , 挂在孩子的脖子上 , 然后必须由其他人把这个茶叶蛋碰烂 , 这样才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
3、打糕
打糕是东北人过端午节的时候必吃的一种食物 , 我国的延边地区打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食物 , 吃这种打糕的时候配着蜂蜜和糖 , 有嚼劲还特别美味 。

4、黄鳝
过节的时候吃黄鳝在湖北地区是非常流行的 , 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解释 , 是因为这个季节正好黄鳝吃起来很美味 , 所以端午节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喜欢吃黄鳝 。
6、咸鸭蛋
端午节吃咸鸭蛋是有说气的 , 不过说法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同意一种说法 , 是因为吃了咸鸭蛋之后 , 保护自己的心神不受损害 , 另外一种说法是咸鸭蛋有滋阴清肺的作用 , 在夏季的时候吃咸鸭蛋可以预防这些疾病 。
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 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而得名 , 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最早的粽子是“筒粽” , 至于后来人们用芦叶包粽子 , 传说是由于东汉初年 , 长沙有个叫区曲(或谓欧回)的人梦遇一个自称屈原的贤士 , 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 , 今后你们要把它用芦苇叶包裹好 , 再用五彩丝缠好 , 蛟龙是怕芦叶和五彩丝的 。”自此以后 , 便有了角黍 。
悬钟馗像

钟馗的作用类似于门神 , 其画像常被用于驱鬼避邪 。据说 , 唐明皇开元 , 自骊山讲武回官 , 疟疾大发 , 梦见二鬼 , 一大一小 ,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 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 , 捉住小鬼 , 挖掉其眼睛 , 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 , 大鬼奏日:“臣姓钟名馗 , 即武举不第 , 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 , 疟疾痊愈 ,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 ,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 , 一律张贴 , 以驱邪魔 。
赛龙舟
端午竞渡 , 本来是水乡训练水师的遗风 。沉湘东吴 , 赛龙舟的规模 , 全国最为盛大 , 胜事流传 , 史不绝书 。若是追究其意义 , 则大都在于凭吊忠臣孝女 。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赴泪罗江而死 , 楚国人为之哀痛 , 于是争划舟揖前去捞救 。《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泪罗 , 土人追至洞庭不见 , 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争归 , 竞会亭上 , 为竞渡之戏 。迅揖齐驰 , 掉歌乱响 , 喧振水陆 , 观者如云 。”安徽巢县本是楚国旧地 , 现在还存有竞渡庙 , 其中塑有屈原像 , 称为三间祠 。在每年五月一日 , 将屈原像迎谙到船上 , 击鼓奋揖 , 踊跃争先 , 竞赛龙舟 , 直到五日才结束活动 。
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 , 家家都把菖蒲、艾叶挂在门边以避邪驱瘴 。据说用菖蒲做剑 , 插于门楣 , 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五月五日午 , 天师骑艾虎 。手持菖蒲剑 , 瘟神归地府”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 , 而尤以初五最恶 , 连这天生的孩子都不吉利 , 因此悬艾叶和菖蒲 。农历五月是酷暑炎热将临之际 , 也是流行病、瘟疫流行之时 。艾 , 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 , 可驱蚊蝇、虫蚁 , 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 , 是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 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 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 ,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