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诗词 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

一般情况下 ,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文化 , 端午节也同样如此 。在端午节的时候 , 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有不同的饮食习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月五端午节的饮食习惯 , 一起来看看吧 ,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各地端午节饮食习俗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 , 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之痛 , 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 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 , 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 , 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鸡蛋投入江中 ,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 , 以便药昏蛟龙水兽 , 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 。从此以后 , 人们为了纪念他 ,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 。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
吃红苋菜
除了吃粽子 , 有些地方端午要吃红苋菜 。端午前后红苋菜遍地 , 这好吃又清爽的菜 , 也是很多地方端午必须要吃的“十二红”中的第一个 , 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苋菜有红有绿 , 而此时 , 必须用红苋 。
俗谓饮雄黄酒可防生疥疮 , 吃苋菜可净腹 , 土话叫“打浪肠子” 。端午节为什么吃苋菜呢?端午吃苋菜取其生命力顽强之意 , 也可清热解毒、除湿止痢 。
农历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 , 民间又称“毒月” , 此时气温迅速升高 , 杂菌繁殖 , 毒瘴滋生 , 人极易生病 。为了应付恶月 , 安度暑日 , 民间便在此时食用苋菜 , 以此防病健身 , 祛毒辟秽 , 即所谓“扶正祛邪” 。

吃咸鸭蛋
端午除了吃粽子 , 还要吃“五黄” , 其中之一就是咸鸭蛋 。为什么端午要吃咸鸭蛋?这是因为 , 咸鸭蛋味咸而性微寒 , 可滋阴清肺 , 对夏季膈热、咳嗽、喉痛、齿痛等病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所以在端午吃咸鸭蛋 , 可以祛毒 , 有益于健康 。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 , 还必食黄鳝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 。端午时节的黄鳝 , 圆肥丰满 , 肉嫩鲜美 , 营养丰富 , 不仅食味好 , 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因此 , 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 , 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 , 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 , 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 , 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 , 平安无事 。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 , 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发面蒸制 , 呈扇形 , 有5层 。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 , 表面捏成各种花纹 , 染上颜色 , 十分好看 。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 , 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 , 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 , 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 , 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 , 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 , 有益健康 。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 ,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 , 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 , 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 , 阴雨连绵不止 , 民间说天公穿了洞 , 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 , 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 , 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 , 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 , 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 , 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 , 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 。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 , 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 , 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 , 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 , 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 , 卷成圆筒状 , 一口咬去 , 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