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二 )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 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
(三)治水的传说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 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教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3
《垂直的生计》
一、课程标准
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欣赏图片】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幻灯片展示5 。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
3.【教师引导过渡】
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特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造出的呢?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
(三)走进安第斯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学生成果展示】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 。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
3.【展示秘鲁国徽】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课小结】
【巩固练习】(见《随堂练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