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茶盏是什么
导语: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 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 , 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 。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 , 《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 。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 , 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 。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 。
茶盏 , 可以是饮茶的器具 , 也可以用于彰显地位 , 古时贵族的斗茶便是典型的体现 。对于今人 , 过去已为历史 , 而对茶盏的追求大多源于茶本身 。因为茶盏因茶而生 。
茶与茶盏的关系 , 是相生相融的 。茶 , 因为茶盏而有了形 , 人们既可品其味 , 又可观其色 , 还可闻其香 , 更可杯底留香 。茶盏 , 因为茶的存在而存在 , 因为茶 , 它退去了初入凡尘的青涩 , 变得内敛、深邃因为茶 , 它感知到每一位有缘人的喜怒哀乐因为茶 , 岁月不落尘埃 , 它满腹灵性……
时光 , 让茶盏经历茶 , 让茶释放出最好的芳华 。这芳华里有着太多的'故事 , 有着太多的情感 , 但每一份都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
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 , 唐代流行煎茶 , 茶具喜用青瓷和白瓷 。宋代流行冲茶且斗茶成风 , 为了分辨水痕比出高低 , 宋人弃青瓷白瓷改用黑瓷 , 并在黑色釉上大做文章 , 烧制出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木叶盏等茶具珍品 , 使我国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
唐代流行用青瓷白瓷
在唐代以前 , 饮茶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到了唐代 , 饮茶之风才扩散至民间 , 茶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到了宋代 , 饮茶之风更盛 , 中国茶文化进入全盛期 。茶庄、茶肆、茶坊、茶馆遍布城乡 , 当时人们常说 , 早晨起来七件事 , 柴米油盐酱醋茶 。把茶和柴米 油盐相提并论 , 可见当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外 , 史籍上之所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 , 是因为宋代兴起了斗茶风 。
茶盏贵为黑 , 玉毫条达者为上——宋徽宗
斗茶是由于茶水生成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 。唐人饮茶的方式是煎茶 , 先将采来的茶叶用 热气炙干 , 然后趁热捣碎 , 制成茶饼 。饮用时将茶饼打碎 , 投入茶臼内研细后 , 再拿去煮茶 。而宋代流行冲茶 , 即先将茶叶做成茶饼 , 饮用前把茶饼碾成细末放入茶 碗或茶盏 , 再沏以初沸的开水 , 于是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 , 这层泡沫称为水痕 , 斗茶是要比试谁的茶盏中泡沫停留的时间更长 。《方兴胜览》记载:“斗试之法 , 以水痕先退者为负 , 耐久者为胜 , 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 。”因斗茶是以茶色是否鲜白为标准 , 因而所用茶具以黑釉瓷器为主 。
宋徽宗喜欢饮茶 , 对如何制茶和饮茶极有研究 , 著有《大观茶论》一书 , 书中说:“盏色以青黑为贵 , 兔毫为上 。”《方兴胜览》也说:“茶色白 , 入黑 盏 , 水痕易验 , 兔毫盏之所以为贵也 。”斗茶成风使市场对黑釉瓷器的需求量极大 , 所以宋代黑瓷生产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 , 不仅一些青瓷窑场如福建建阳的建窑、 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以生产黑瓷为主 , 连如定窑之类的以产白瓷为主的名窑 , 也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大量生产黑瓷 。
“斗茶”之法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 。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 , 不仅需要茶品好 , 技巧娴熟 , 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 。所谓“好马配好鞍” 。《茶录》说“茶色白 , 宜黑盏 。”这种斗茶 , 黑白分明 , 一目了然 。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碗)情有独钟 , 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
建盏皆用正烧 , 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粘窑 , 釉在高温中易流动 , 便形成了这美美的“釉滴珠” , 又称“釉泪” 。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范畴 , 含铁量较高 。在高温溶烧过程中 , 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 , 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 。与华丽的彩绘和繁缛的雕饰不同 , 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 , 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 。
推荐阅读
- 什么是B大调
- 雅思g类评分标准
- 造梦西游3水下迷宫怎么走
- 什么是烧结矿?
- 走私怎么判刑的
- 最终幻想6蛇道在哪
- acer维修
-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互联网思维
- 公众号怎么开通,公众号平台
- 鱼乐宝正确使用方法,鱼乐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