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雨石是怎么形成的?

雨石是怎么形成的雨花石是一种二氧化硅石,呈现块状,质地精致细密 。它的矿物颗粒极为细小,外观与玻璃质物体很相似,用显微镜都分辨不出来,只能利用光学性质去分辨,称为“隐晶质” 。
雨花石原岩成因各异,不过主要与火山运动有关 。古时候的秦淮河、滁河和长江中上游,火山活动频繁,大量岩浆从火山中喷涌而出 。岩浆是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当岩浆在外界温度降低冷凝后,二氧化硅热液填充在火山岩的空隙中,由于不同形状的空隙而形成球状或脉状 。二氧化硅在空隙内部继续冷凝结晶,成为玛瑙,然后经过地壳运动的挤压等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玛瑙从缝隙中脱落而出,经过山石的研磨、水流的冲刷,外表逐渐被滚磨,形成卵石,最后在古河流中,被流水搬运到江河交汇处沉积为砾石层,深埋地下 。后来地壳依旧不断运动,这些含有卵石玛瑙的地区上升形成了一片满布砾石的小山丘,迫使河道向北移动 。这一片布满砾石的小山丘在地质学上被称为“雨花台砾石层” 。
也是因为雨花石几乎都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在它表面能清楚看到一些特殊矿物结晶形态、内部包裹体、岩石结构等构造形态沉积作用、火山作用、生物作用等科学现象 。在初期,二氧化硅热液在填充缝隙时,内部物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这一过程中的夹杂物会随着分离和沉积产生花纹和颜色,产生了具有不同花纹和颜色的雨花石 。

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雨石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雨花石怎么形成的雨花石经历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 。
一、原生形成:
1、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历经数亿年 。可以想象,火山爆发、地球岩浆活动频繁,含有二氧化硅(SiO2)的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冷却,凝固并留下孔洞,一些其他流体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逐渐分离,冷却,二氧化硅结晶成石英、玉髓、燧石和蛋白石等,形成雨花石的原岩 。而其他溶液则沿着岩石的气孔、空洞或裂隙的周壁向中心逐渐充填,形成同心层状或平行层状块体 。
2、雨花石的圈状花纹就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 。并且由于热水溶液所含微量元素(如铁、铜、钴、铬等)的变化,从而形成具有五彩花环、晶莹剔透的美石 。
【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雨石是怎么形成的?】二、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
形成原石之后,岩石再经风化、剥蚀、破碎,并在流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形成了外形圆滑、大小不一的卵砾石或砂石,大约距今2亿年到300万年时沉积在某处,只等有心人来发现它的美了 。
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雨石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雨花石是怎么来的雨花石来自长江上游 。2000多万年前,长江上游的地壳曾发生过强烈运动,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岩浆与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形成了各种颜色的岩石 。
这些岩石本来是很大的,但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化成一块块的小石块 。
它们被流水带入长江上游水中,长江水又把它们从上游冲到南京 。
当时南京一带地势平坦,长江水流至此地,流速减缓,小石子便被沉积在这段河床底部 。
小石子从上游山区长途跋涉到南京,在河水的冲洗及石子之间的互相冲撞和摩擦之下,个头变小,棱角也被磨去,便形成了今天卵形的雨花石 。
天长日久,石子在河床中越堆越多,河道淤塞,于是,河水只好另找出路,从其他的途径流入大海 。
因此,雨花石不仅雨花台有,长江古道的附近地区也有,只是它们还静静地在地下熟睡,未被大量发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