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土壤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 )


生:记得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但前者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形成的,后者是岩浆喷发形成的 。
师:对,说明大家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喜马拉雅山就属于褶皱山脉 。
(板书)褶皱山
[教师精讲]
(播放动画“褶皱的形成”,投影图片“褶曲示意图”)
师:褶皱是怎样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生: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而发生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就是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
师:对 。看图说明,褶曲有哪两种基本的形态?如何区别它们?
生: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 。
师(微笑):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质工作者,你到大自然中去,用刚才的方法作为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依据,那么你很有可能“南辕北辙”啊 。
生:(看图4.9“褶曲示意”,认真观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
师:在真正的野外地质工作中,一座山岭并不一定就是背斜,一个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真正依据呢?
生(看书):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 。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
师:很正确,请看动画 。
(播放动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导学生对背斜、向斜中岩层的受力进行分析,理解成因)
师:为什么背斜反而会成为谷地,向斜反而会变为山岭呢?
生:背斜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变成了谷地;向斜的轴部受到的是挤压力,岩石坚硬,侵蚀的速度很慢,反而成为了山岭 。
师:很好 。我们把背斜或向斜发育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有的规模很大,如南美的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出这两大山系)有的规模很小,只有几十米 。
(阅读材料: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 。用图片投影出岩石圈六大板块的构成,使学生借助于直观形成对六大板块的认识,理解板块运动与地貌成因之间的关系)
(活动探究)
(p80活动 。活动1是对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的检验,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 。活动2需要结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师:活动1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山岭,一个谷地,究竟哪一个是背斜,哪一个是向斜呢?请大家展开讨论,根据刚才掌握的判断方法回答 。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甲地由于轴部受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最后成了山岭 。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了谷地 。
师:很好!说明大家真正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判断依据 。请看活动第2题,思考后回答 。
(本题有难度,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到位,教师评价总结: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构造,安全稳定 。而向斜是一种储水构造,不利于施工,且隧道开挖部位受到的是张力,易破碎塌方)
师:地壳的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褶皱山脉是其形成的一类,另外一种常见的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山岳是——断块山 。
(板书)(二)断块山
(出示动画“断层的形成”)
师:根据动画,请说一说断层是怎么样形成的?“断层”和“断裂”一样吗?
生:地壳的运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力时,岩石就会断裂破碎,这只是断裂 。如果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这才是断层 。
师:非常好!那么断层会形成哪些地貌呢?
生: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断块山) 。
师:对!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广泛的地貌形态,有的规模很大,如华山 。
师:华山、泰山都是中国的五岳名山,你知道它们各自以什么特点著称吗?
生:华山——“险”,泰山——“雄” 。
师:很好,说明大家知识面很宽 。正因为华山和泰山是由于断层而形成的断块山,耸立在谷地和平原的边缘,才显得那样高大雄险,庐山也是的断块山 。
(活动探究)
(p81活动,地质构造是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需教师作以说明)
(地质构造:由地壳的运动而引起岩层的变形或变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