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习俗和气候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被最早确定的一个,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因而要注意养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习俗和气候特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夏至的习俗
夏至的习俗主要有吃面、吃麦饭、吃麦粒、称重、吃狗肉、戴枣花等 。
【夏至节气的习俗和气候特点】夏至有很多习俗,最盛行的是吃面 。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 。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民间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不过同是吃面,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 。北京一带人们爱吃炸酱面,先炸好酱,然后再把面条煮熟,用凉水过一下,再调上炸好的酱,就可以吃了 。有些人家还拌上些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等,味道更佳 。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为薄饼,烤熟后夹上豆荚、青菜、豆腐和腊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还可以馈赠亲友 。
有些地方这一天还时兴称重量 。据说在夏至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都不怕 。现在夏至称重的习俗很少了,不过古时候缺医少药,一旦生病就难以很快痊愈,人们对夏至称重情有独钟 。这也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称重时,男女老少一个挨一个排队过秤,还有人报重,场面十分热闹,就像过节一样 。称完重,还得吃麦饭或麦粒 。麦饭怎么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妇女就要把新元麦用凉水浸泡,泡上一晚后,元麦就变得圆滚滚的 。到中饭时,将元麦与大米掺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鲜洋葱一起下锅煮,煮开后再用文火炯,炯上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了 。这种麦饭比较粗,也比较香,因而要慢慢吃 。吃麦粒就更简单了,直接将麦子煮熟就可以给小孩吃 。
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那里有句俗话:“夏至狗,没处走 。”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认为可以壮阳、暖身 。而他们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 。有句话可以道出他们的观点:“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 。”就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寒风暴雨的侵袭,会少感冒,身体好 。
有些地方还有夏至头上戴枣花的习俗 。夏至这天女子们戴枣花,据说可以避邪,特别对治疗腿脚不适很有用,因而她们在戴枣花时,往往还要念叨:“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多对流空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
多梅雨天气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
多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
夏至静心有什么方法

1、游泳
除了钓鱼,游泳也是有益于祛暑消夏、锻炼身体的一项活动 。与其他运动相比,游泳可以说是夏季里最清爽的一种运动了 。因为游泳是在水中进行,而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大15倍 。人有天生的“亲水性”,游泳往往会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因此在炎炎夏日游泳不失为一个健身舒心的好办法 。
2、练习瑜伽
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
3、看书、赏花、与好友叙旧
在夏日的午后,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倒上一杯清茶,轻轻地翻开几页书, 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畅谈生活乐事,也是在夏季舒心静气的一种方式 。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 。

推荐阅读